已迁移至 vitepress,同步新内容(如高见)! 不过仍可访问旧版,但不会再有内容更新
x
Skip to content

【睡前消息678】不怕雨果奖内定,就怕给三体丢脸

大家好,2023年12月3日星期日,欢迎收看第678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10月18日-22日,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召开,其中对科幻圈外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在中国发出雨果奖。

其中,中国科幻作家海漄的科幻小说《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在《三体》和《北京折叠》之后,中国科幻小说第三次拿到雨果奖。

在获奖消息发布之后,《时空画师》的雨果奖引发了一些争议,督工你怎么评价?

科学界说起爱因斯坦拿到诺贝尔奖,和门捷列夫没有拿到诺贝尔奖,往往有一句常见的评语:大多数人得诺贝尔奖,是他们自己的荣誉;而少数人得诺贝尔奖,是诺贝尔奖的荣幸。

现在中国三部雨果奖作品,也可以套进这句话——刘慈欣凭借《三体》拿雨果奖,是雨果奖的荣幸;在现实中的大城市“清理低端人口”之后,《北京折叠》拿雨果奖,可以看做作者郝景芳的勋章。至于《时空画师》让海漄得奖,我也不知道谁会觉得光荣,只能说背后的操纵者可以交出一份漂亮的年终工作总结。

在评价《时空画师》之前,我建议大家都去看原著。10月22日,中国作家网的微信公众号发表了全文,总共只有2.2万字。最多花半小时看完,然后欢迎回来评价我的分析,看看算不算客观。

我和同事早就对《时空画师》达成了一致意见,以科幻小说的标准来衡量,作品不包含任何印象深刻的科技设定,文字水平也不明显超越普通人。用一个词形容《时空画师》,就是平庸。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合格的高中生命题作文,经过认真修改,没什么错别字。

也许有观众连半小时都不想浪费,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剧情:

某天,故宫博物馆出现了 “闹鬼”的灵异现象,警察周宁奉命调查。调查过程中,周宁发现自己也被“鬼魂”附体,好像能够透过现实世界看到一些奇怪的东西,然后遇到车祸,昏迷不醒。

昏迷的周宁进入到平行意识空间,和所谓的“鬼魂”深入交流,逐渐搞清楚了“鬼魂”的来源。

‍鬼魂是北宋徽宗时期的青年画师赵希孟,出身赵家宗室。他一直体弱多病,有“离魂之症”,自认为运气不好。但长大之后,他发现,自己在冥想的时候能体验高维世界,把世界看做盆景,所以能凭空获得素材,也能从更高的维度思考几何规律,拥有超出三维人类的美术能力。

宋徽宗喜欢风景画,为了迎合皇帝,宰相蔡京让赵希孟画一副作品,包括全国的景色。赵希孟因此创作了《千里江山图》,得到徽宗皇帝的赞赏,成为重要人物。

在观察整个中国景色的时候,赵希孟也看到了各地普通人的生活。他想利用自己的地位,劝谏皇帝不要沉迷于享乐,也要在意民生。同时,他发现高维世界不仅可以穿越空间,还能跨越时间,观测未来。因为皇帝和北方的金国结盟,发动对辽国的战争,整个国家将在十几年后进入战乱状态,变成所有人的地狱。为此,他画了一副《千里饿殍图》,想影响皇帝的决策。

但是,无论是皇帝还是宰相,都不相信赵希孟的判断,这让他意识到,哪怕能穿越时空,艺术也不能改变历史。赵希孟因此心灰意冷,放弃肉身,流浪在高维空间,成为警察周宁眼中的鬼魂。周宁搞清楚问题之后,从昏迷中醒来,获得了一定的时空穿越能力,加入了神秘单位“AIB”全文到此结束。

赵希孟的事迹来自真实的北宋画师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也是知名的画卷,宋徽宗、蔡京都是真实历史人物。可以说《时空画师》是一部历史同人作品,类似于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鹿鼎记》,黄易的《寻秦记》。但是,先不说水平问题,只看小说的历史元素。《时空画师》完全不是一部写给中国人看的小说。

金庸和黄易借用的历史元素,无论高雅还是低俗,都是中国人在小学课本和民间传说上能读到的东西,比如岳飞北伐、秦始皇焚书坑儒、清朝围攻雅克萨城堡。从目的来说,《射雕英雄传》和《寻秦记》并不在意外国人怎么看,而是先满足中文读者的需求。如果因此获得了一些国际影响力,当然很好,但没有也无所谓。

《时空画师》正好相反,它的核心历史元素,基本上来自好莱坞电影的东方想象,比如说能改变国家走向的艺术品,对应了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冥想中获得灵感的画家,显然是日本和印度制造的东方文化标签;至于说修复文物的博物馆技术员、专门处理神秘现象的国家机构“AIB”,应该不用我提醒对应哪部美国电影。

在强迫自己读了三遍原文之后,我得出一个明确结论。从构思剧情开始,《时空画师》的创作目标就不是让中国读者满意,也不是让全世界的读者满意,而是为了刷一个英文世界的奖项,让偶然看到的外国人觉得很厉害,让关心雨果奖的外国科幻界无话可说。

从传播效果来看,在海漄拿到雨果奖之前,我周围没有任何人听说过海漄和《时空画师》的名字。在海漄拿到雨果奖之后,《时空画师》也快速销声匿迹。这说明《时空画师》不是正常的小说,而是为了雨果奖来中国而定制的捧场产品。从文化地位来说,《时空画师》类似于美国明星来中国踩的一次性红地毯,事先不需要本地观众确认,事后不能回收利用也无所谓,只是在上镜的那几秒必不可少。

雨果奖的其他作品,中国观众也并不一定欢迎。为雨果奖定制一次性作品,这个行为本身有问题吗?

先说基本判断,《时空画师》拿雨果奖,在程序上破坏了科幻文化圈的惯例;在文化上浪费了激励中国现代文化的机会,这是一次非常恶劣的商业炒作。

按过去200年的传统,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一直被看做是“幻想小说”的两个分支,是同类型作品。科幻文学包含的“软科幻”部分,很大程度上和奇幻小说有重叠。而雨果奖的评奖范围,同时包括了科幻和奇幻作品。之前很多纯粹的奇幻文学,比如说《哈利波特》系列,也拿过雨果奖。

从这个角度说,《时空画师》的题材并不是问题。虽然所谓的“高维空间”更像是玄幻作品的“太虚幻境”,那也只是对不起成都科幻大会,去领雨果奖完全合适。唯一的问题是故事平庸,文笔啰嗦,为了凑好莱坞的电影元素,把全文拉到了2.2万字。如果作者能狠下心,把小说压缩到3000字,应该可以给某个合格的神话故事当一条支线剧情。

但是,中国人都知道,哪怕是内定的萝卜招聘,公推公选的程序还是要走的。这就《时空画师》最大的弱点。

根据惯例,雨果奖是一个纯粹的读者投票奖项,主要程序是两层投票。

第一步,由世界科幻协会的任何会员提名,作品进入评选名单。在每个奖项名下,得票最高的6部作品入围决赛圈。

第二步,会员进行第二轮最终投票,票数最高的得奖。

科幻协会并不是一个有门槛的组织,只要愿意交每年40美元左右的会员费,就能保持身份。会员为评奖作品投票时,还要另外再花40美元买投票权。这显然是典型的小圈子评奖模式,完全看哪一个作品的忠实粉丝多,给刷票打榜留下了明显的漏洞。主办方世界科幻协会为了创收,甚至鼓励会员刷票。

但也不要太低估粉丝刷票的质量。中国有史以来最权威的文艺奖,就是八十年代的电影百花奖,完全由观众投票决定。而当时的选票由《大众电影》编辑部发放,很多人为了给自己热爱的明星刷票,会拿出半个月工资买好几本《大众电影》,导致投票期的《大众电影》印刷量冲到960万册,达到中国成年人口的1.5%。现在也没人敢质疑当时百花奖的权威性,也很少有人再发动类似规模的投票公选活动。

雨果奖的权威性在百花奖的另一侧,基础不是大众参与的监督,而是小众圈子的默契。在大多数情况下,雨果奖都是小圈子投票,愿意出钱的粉丝并不多。2022年芝加哥世界科幻大会官方统计,一共收到了2235张有效投票,总的投票收入还不到十万美元。所以,雨果奖的投票人构成了一个半熟人小社会,如果真有资本进来刷榜,成本虽然不高,但力度必须控制,否则很容易产生丑闻。

《时空画师》拿到的是2023年的“最佳短中篇”奖。前一年的芝加哥科幻大会上,有171部作品得到了中短篇提名,最终获奖的作品以350票入围,1077票成为冠军。如果《时空画师》也通过类似的程序得奖,或者起码在现有程序的基础上刷票,最起码中国国内不会有多少人去质疑。

2023年,雨果奖官方表示一共收到了1847张有效选票,但不提供最后一轮投票的详细数据,他们也不知道得奖的《时空画师》到底拿了多少票。当然这也不违反传统。雨果奖的官方网站一直都有免责声明,所有奖项的管理和颁布,由科幻大会的举办方负责,自己只负责确认结果,发布奖杯。

所以,关键在于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的主办方怎样落实程序。

年初的时候,中国主办单位在各大媒体鼓励观众去投票,同时列出了鼓励投票名单,其中就包括了这部《时空画师》。推荐名单肯定是明显的拉偏架行为,但也可以理解为中国主场优势的一部分,可以理解。

真正的问题是,时至今日,成都举办方还是拒绝公布各个奖项的具体投票数,没人知道《时空画师》得奖的具体流程。

根据网络信息,和《时空画师》一起进入“最佳短中篇”小说决赛圈的其他5部作品,都是英语作品。换句话说,除了《时空画师》,所有其他参评的中文小说都没有入围。

10月25日,新京报采访了《时空画师》编辑田兴海,请静静读一下他的解释:

“和《时空画师》同组别、竞争同一奖项的其他几篇作品都是英语作品,而且少见译本,所以国内读者能最方便读到的就是《时空画师》,这算是占据了一点主场优势”

负责编辑也承认,只有《时空画师》入围决赛圈。这说明,《时空画师》首先打败的并不是其他英文作品,而是所有的中短篇中文作品。这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时空画师》的作者海漄,是成都八光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签约作者,他的作品在八光分文化出品的《银河边缘》中文版杂志上连载的。我猜大多数观众没听说过这份杂志,所以在本届科幻大会之前不知道海漄的名字。

八光分文化的老板杨枫,在中文科幻圈子里是前辈,头衔包括“光分科幻文库”总策划,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之一,冷湖科幻文学奖发起人。

2021年年初,在成都市科协的具体领导下,以科幻世界、成都传媒集团、八光分文化为主体,成立了“成都市科幻协会”,申办科幻世界大会。八光分文化,就是这一届成都科幻大会的主办方之一。

和《科幻世界》杂志社比,八光分文化公司更有商业经验。和成都传媒集团相比,八光分文化公司更熟悉科幻文化。所以,八光分文化公司应该是其中最有动机,也最有能力主导评奖程序的一方。这次唯一得奖,甚至唯一入围的《时空画师》,就是八分光文化的签约作品。这绝对不是偶然,也对应了编辑所说的“主场优势”。

所以不难理解,《时空画师》从头到尾都塞满了美国人习惯的东方文化元素,原因是八光分文化公司很担心美国科幻圈对入围名单产生质疑,为了这一个目标,完全忽视了其他方面、包括中国观众的看法。只是操作到这个力度,第二轮投票还是不敢公布票数,实在是有点心虚。

让自己的签约作者得奖,只是八光分文化商业炒作的开始。八光分文化总监戴浩然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海漄的作品版权都签在自己的公司。雨果奖公布之后,他们已经陆续接到了十几家公司的主动联系,都是来谈影视版权合作的。接下来还要开发《时空画师》系列的IP。从这个表态看,《时空画师》主角在结尾很突兀地表示加入“AIB”组织,不仅仅是模仿美国电影的神盾局,更是给连续炒作留下了文化接口。

我并不反对优秀的科幻作品走商业化路线。但是八光分文化的炒作手法太粗暴,对美国娱乐文化妥协太多,我很怀疑最终做出来的产品质量不高。当年《上海堡垒》原著的可读性比《时空画师》高了100倍,最后做出来的东西一塌糊涂。现在的《时空画师》连一个投票程序都操纵不好,最后恐怕不会太尊重中国观众的审美。

抛开八光分公司的粗暴操作,督工你认为中国主办科幻大会,应该怎样看待雨果奖的评奖程序?

从雨果奖的历史来看,主办方并不在意评奖程序被操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操纵,利用粉圈效应赚点小钱。但雨果奖也有一些不成文的惯例,首先是操纵奖项不能太离谱,得奖作品的水平不能烂到大家看不下去的地步。其次是操纵奖项应该有清晰的逻辑,损人不利己的做法就很奇怪。

现在的八光分公司一方面不尊重程序惯例,另一方面推出了烂作品,很可能会把年轻的观众带偏,让他们也迎合美国电影文化,去写一些平庸寡淡的命题作文。这对世界科幻没什么好影响,对中国自己的文化氛围产生了严重破坏。不仅中国观众不满意,美国科幻圈也不会表示理解,两头不是人。是绝对的反面典型。

中国是一个生产力快速进步的大国,是科幻文化最有潜力的地方。哪怕是四川一个省,成都一个市,给科幻大会投入的资源,给雨果奖增加的影响力,也会远远超过美国已经相对停滞的科幻小圈子。2023年的世界科幻大会在中国举办,中国人花了钱,出了地方,就应该理直气壮的操纵雨果奖,无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奇怪想象,推出我们自己认同的优秀作品,再去刷一个程序正义。

比如说,在雨果奖评选之前,主办方先在国内公开海选,高调宣传,选出中国人最认同的科幻作品,翻译成英文参赛。然后抽取2000个认同冠军作品的中国读者,每人发80美元,按照往年的程序,先注册会员,再买投票资格,投出合乎管惯例的一票。这样,给世界科幻协会16万美元的赞助,我们就能让最好的中国年度作品去拿雨果奖。于情于理,都不会有人反对。

督工你认为中国有发展科幻文化的潜力,但从客观条件看,中国的科幻刊物影响力是相对下降的。不仅是八分光公司自己的科幻产品很边缘化,就是传统上的《科幻世界》,也缺少优秀作品。在刘慈欣之后,几乎没有哪位年轻人被看做他的后继者。如果让我们自己抛开美国人评选优秀的科幻作品,应该去哪里找呢?

科幻刊物相对边缘化,原因不是科幻文化衰落,而是所有实体出版业都在衰落。另一方面,中国人的阅读需求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了网络平台。最近十几年,中国最重要的文化创新,就是网络写作的成熟化。

和历史上任何时代一样,网络出版也包括了大量低水平垃圾作品,但是,平台很快发现了连载投票机制的优点,鼓励读者第一时间对优质内容做出市场反馈。这不仅鼓励作者开拓原有的文学模式,也鼓励作者创造新的文学赛道。这其中也包括了之前少见的连载科幻作品。

我参加过创作的《临高启明》这里就不反复推荐了。就说最近几年,远瞳的作品《异常生物见闻录》,在科幻文化方面就有明显创新。他的小说当然包括了很多灌水刷票情节,但如果将来正式出版,稍微精简一下,就是兼顾想象力和严谨设定的作品。其中至少有七八个段落,单独截断改编成科幻中短篇作品,可以碾压《时空画师》100遍。

如果已经预定了本届雨果奖要给中国一个奖项,我强烈推荐网络文学读者参与投票。随便哪个阅读平台,肯定都不介意拿出十几万美元,帮助自己的作品完成雨果奖投票程序。

老观众可能还记得,2021年秋天,睡前消息节目在325期节目也举办过一次科幻征文活动,也是和网络阅读平台合作,征集到了几百篇优秀作品。381期节目,我为其中20篇发放了奖金。今年没有书站赞助,本来我没有再搞一次的打算。但是看到成都科幻大会把雨果奖玩成了垃圾,我立刻想起了项羽的话:“彼可取而代也”。

这里我预告一下,接下来几个月,我还会策划一次新的科幻征文活动,奖金也许不如上一次丰厚,但我也决心拿出几期带货的利润,保证投稿的积极性,欢迎各位观众到时候捧场。这里我还暂时分享两段之前的科幻评论,先粗略介绍一下科幻征文的要求:

546期我认为,科幻作品的本质不是“科”也不是“幻”,而是写科技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科幻作品必须讨论在硬件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文明社会的软件会发生哪些被动的变化,会产生哪些主动的应对,乃至如何毁灭与重生。科幻作品可以不讨论技术细节,甚至不讨论合理性,用一句话带过的设定来规定环境,但绝对不能略过文明社会自身的变化。

比如说,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银河帝国的技术背景是化学能火箭,原子能动力,微缩胶卷,现在看来落后于2023年的现实,但那依然是最伟大的科幻作品,让人类思考如何应对宇宙空间带来的文明割裂,思考文明在多星球状态下是否会再次崩溃,思考人类社会如何在思想进步和科技进步之间取得平衡。

甚至说,不需要设定技术进步,也可以有出优秀的科幻作品。比如“辐射”系列的末世类作品,设定的不是科技进步而是倒退。但通过展示核战争之后无数个分裂的人类社会微景观,玩家能感受到浓厚的“科幻味”。

这条规律反过来也成立,如果描绘了一大通科技细节,人物行为和现实社会的日常生活没有明显差异,那就不是科幻小说了,只能叫科技背景故事。这种作者在中国很常见——写现实小说,是刘大妈切菜;写历史小说,是刘大妈拿着绣春刀切菜;写科幻小说,就是刘大妈拿着伽马刀切菜,实际上只能算科技背景故事。

200期

但是,一个刘慈欣远远不够用。再过一两个星期,地球上就会出现一个每年生产十亿吨钢铁的国家,没有人知道这样的经济基础适合什么样的社会结构。这个国家每年还生产900万大学生,没有人知道这将制造哪些前所未有的矛盾。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尊重社会科学的学术自由,尊重文化界的创作自由,鼓励整个文化界都重视科幻创作,发动全社会一起来研究技术革命的冲击。

每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无论主题是乐观还是悲观,都是我们向未来派出的一个侦察兵。用刘慈欣自己的话说,他描写一个最糟糕的宇宙,是为了能有一个最好的地球。在工业社会彻底消灭农业社会的2020年,我希望科幻文化能成为中国特色工业文化的突破口,让我们的工业文化,比其他工业国的后现代文化更积极向上,更能化解社会矛盾,反过来继续推动新技术革命。这是我能预见到的最好未来,也是我今天推销的主要观点。

最后提醒观众:我的媒体课程继续更新。本周上传了“否定选题”的第二部分。需要提高交流效率的观众,可以试试我的付费课。

678睡前消息到此结束,“睡前消息编辑部”和“睡前人间”公众号正常更新,视频同步在微博“睡前视频基地”。我们周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