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迁移至 vitepress,同步新内容(如高见)! 不过仍可访问旧版,但不会再有内容更新
x
Skip to content

【睡前消息528】天涯要死了,中文互联网不能陪葬

点击下图观看视频

大家好,2022年12月23日星期五,欢迎收看第528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11月27日,天涯社区的页面打不开了,用户和媒体的第一反应不是服务器故障,而是“天涯社区要倒闭了”。虽然天涯社区很快恢复了服务,但网上还是传闻天涯社区即将走到终点。

督工你也是天涯老用户,怎么看待天涯社区被公认濒临倒闭的?

11月初,公开信息显示, 天涯公司有上亿的到期债务,负责人已经被限制高消费了。所以看到天涯网页打不开,围观群众觉得天涯倒闭了,也很正常。但这一期节目,我不关心天涯社区的财务问题,而是想从文化和媒体传播角度分析一下天涯社区。

523期节目的评论区,有人提到过去的bbs,下面第一个回复是,“什么是BBS”,看来我有必要先对年轻的观众解释一下什么是BBS,然后才能谈天涯的问题。

Bbs的英文名直译是电子公告栏,中国用户一般简单地称为论坛,是一种需要注册后发言的社区。每个社区首先根据主题分几个板块,然后用户到每个板块下发主题。其他人如果想讨论,可以发新主题,也可以在现有的主题下回复评论。在每个板块内部,一般是新被回复的主题排在最上面。在每个主题下面,回复评论一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最新的回复排在最后面。

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中国互联网用户最主要的互动方式就是BBS,比如说天涯、猫扑、西祠胡同,都有全国影响力。其他主要的文化机构如果不希望被网络主流用户抛弃,也必须开设自己的BBS,鼓励自由创作,比如说门户网站搜狐、新浪都有自己的新闻BBS。

官方机构方面,舰船知识有军事BBS,宋晓军做管理员。人民日报有强国论坛,左右派天天在上面吵架,现在知乎一个低调ID陈必红,很可能就是当年强国论坛上给我很多启发的超级ID“数学”。2008年“数学”这个ID还活跃的时候,有位著名的用户到强国论坛视察,回答用户提问,介绍自己的上网习惯,静静帮我读一下他的留言:

“虽然我平时的工作比较忙,不可能每天都上网,但我还是抽时间尽量上网。我特别要讲的是,人民网强国论坛是我经常上网必选的网站之一。”

“平时我上网,一是想看一看国内外新闻,二是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关心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看法,三是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 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

“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做事情、做决策,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我是在大学期间开始用BBS的,当时各大学都有著名的特色讨论区。比如清华水木,复旦日月光华、上交饮水思源、西交兵马俑,中国地质大学侏罗纪,南京大学小百合,都经常有精彩内容溢出到整个中文互联网。

470期节目提到的汉芯造假事件,就是水木清华BBS的一篇文章揭露的。2001年上海交大饮水思源BBS挖出了本校的关系户点招名单,迅速扩散到强国论坛和其他大学的BBS,到现在这件事还是交通大学的著名黑历史。

在全民参加BBS讨论的风口上,天涯社区是最成功的一家企业,而且也并不偶然。1999年天涯社区刚成立时,注册资本就有9300万,那时候阿里刚刚创建,腾讯也只有一年的历史,可以说,天涯和后来的互联网巨头们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且在资金上明显有优势。

天涯早期的经营也对得起初期投入,到2003年,天涯自称300万注册用户,日访问量2000万左右,而当时中国全部网民还不到8000万。2007年,中国网民总数2亿,天涯社区注册用户突破2000万,扣除重复注册和僵尸号,一般估计,实际永久用户不少于1300万。

天涯社区绝大多数内容对非注册用户也开放浏览,每天上千万人从链接或者搜索引擎进来看天涯,同样扩大了天涯社区的影响力。2004年左右天涯自称全球最大的中文互联网社区,主页上写着“全球华人的网上家园”,这不是吹牛,而是实事求是的自信。

所以,毫不意外,当时大多数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尤其是开创性的长篇内容,往往要发表在天涯,然后才能获取全国影响力。比如说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天下霸唱的《鬼吹灯》,最早都只是天涯的一个普通话题。如果用户没能力创造长篇内容,只能写短段子,或者是制造笑点,天涯也提供当网红的机会。中国第一代给全民留下深刻印象的网红,比如说宁财神、芙蓉姐姐,就是天涯普通用户。

现在网络社区再想通过互动培育类似水平的长篇内容,近乎不可能。所以中文互联网的文化输出能力,相对英文互联网快速下降,连看不起英文互联网的人,讲个讽刺段子都基本靠改编英文笑话。这是个值得忧虑的问题。

回头说BBS时代,前面提到的各个大型公共BBS,从天涯到西祠胡同再到猫扑,我都有注册,都发表过观点,都在上面吵过架。但对我影响最深刻的大型BBS还是天涯。

从2001年开始,我在大学宿舍用上了互联网宽带,很快就被吸引到天涯。当时天涯发一条内容,大概可以积攒两三个积分,我用了六七年时间,在天涯积累了四五万积分,也就是发了2万多条内容。天涯社区代表了我一半的互联网青春。

更重要的是,这两万多条内容,包含了三四百个主题,其中有一半是原创。这意味着我每两三个星期,就要在天涯写一篇比较完整的观点论述。现在我做睡前消息节目,还要上直播,有空还要做几次长篇演讲,每年要处理几百万字的稿子,基础就来自当年天涯社区写主题和吵架的磨炼。

我在天涯社区最有趣的回忆来自2006年,那时候我还有头发,还是苏州交通设计院一个普通设计员,在画图的间隙上天涯发表观点。请静静帮我读几段《中国新闻周刊》的特稿。标题是《民选网络论坛版主的诞生》

现实世界中,人们对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进行了种种探索,也给出了多样的答案。在虚拟世界——这个人们还并非完全了解的空间,如何创制规则,现实中的制度模式是否适用于此,同样需要探索。

关天茶社的选举,可以看作是一个游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民主实验。

创办于1999年11月的“关天茶舍”,是天涯网站的主版论坛之一。论坛取名于陈寅恪悼念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诗句——“吾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论坛中讨论的内容也大多与历史、人文、政治有关。

2001年之后,由于在这里首发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时事评论,“关天茶舍”在人文思想界的影响力日渐扩大,并逐步成长为人气最旺的中文论坛之一。2002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年鉴》曾这样评价这个论坛:“关天茶舍的文章以思想性和学术性见长,由于人气旺,讨论的氛围也不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来这里的网友不乏国内著名的作家、学者,他们有些匿名参与讨论,有些就直接真名现身,这无形之中增强了论坛的影响力。”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影响力,担任“关天茶舍”的斑竹,在整个中文网络论坛中都会享有一定的声望。但是,由于讨论气氛热烈,发言的网民又大多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准,因此要在斑竹的位置上立足并顺利管理好论坛,并非易事。

长期以来,“关天茶舍”斑竹的选任延续着大多数中文论坛的传统:由前任斑竹向社区管理方推荐人选,经管理方考核认可后加以任命。而用投票方式来选举斑竹,即使不是首创,在众多的大型中文论坛当中也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2006年2月17日17点11分,一篇名为《关天茶舍留任斑竹关于公推公选茶舍斑竹的提议》的帖子突然出现在天涯网站的“关天茶舍”论坛当中。

帖子是用文白相间的语句写就,在历数了“关天茶社”近期发生的一些变动和论坛所秉持的理念之后,帖子中提到,“这个社会纵然有许多令人忧心之处,但民意的进步已然如春日之花朵,不可阻挡地在早春中盛开。经与天涯社区商议,关天茶舍将尝试公推公选新斑竹。”

设计选举方案时,一个资格复审环节被加入到公开推荐和公开选举当中,这样,当网友提名的候选人确定后,管理方还需进行资格复审,通过资格复审的候选人,再经网友投票选举。这样既有管理方参与,同时又由网友最终票决人选的模式,被定名为“公推公选”。

实际上,“公推公选”本是江苏省在2003年创制的一种选拔党政干部的新方法,其主要程序是经由大范围的民主推荐和测评,再经全委会票决,这种方法在当时被认为是干部任用体制的一种创新。而关天茶舍斑竹的选举方式尽管借用了这个名称,但范围显然宽泛得多。

网友们对选举斑竹的热情显然不仅仅是停留在推荐报名这么简单,不少人在论坛中张贴了个人的竞选主张,有些甚至组织竞选团来论坛中帮助拉票。 在五花八门的竞选主张当中,几乎毫无例外的都列举了自己如果当选斑竹之后的治版理念。网友们或是跟帖赞成,或者发言反对,更有不少网友提出各种刁钻的问题来试探竞选者们的态度。

一名参选者刚刚允诺自己如果当选会充分尊重网友的发言权,接下来就会有人提问。如果遇到言词激烈或者话题敏感的言论,到底删还是不删?而被问者也接着一五一十地回答自己遇到这样的景况时的处置方法。答问之间,尽现性情。

至3月13日凌晨零时,选举已经有503张选票,领先者依然是“张迈”,得票221张。“孤云”和“侧评”分别以186和174张选票位列其后,而“马前卒”位列第四,他已经获得127张选票,远远领先位列第五的“潘国良”。潘当时得到了78张选票。

就在网友们预测新任斑竹将在“张迈”“孤云”“侧评”和“马前卒”四人当中产生时,3月13日9时,选委会突然收到了“马前卒”退出竞选的声明。由于马前卒的退出,第四名的角逐变得复杂许多:根据第二天的选举统计,“潘国良”得票为78,“中国杨神经”则为77,两者之间仅有一票之差,而选期还有一天半的时间,究竟结果如何,则难以预料。

马前卒是我的ID,我因为极端特殊的个人原因退出了选举,今天还不方便说,多年以后我应该会讲讲我退出选举的原因。但是,赢得选举本身,对当年的我来说就是胜利,现在想起来也是值得喝一杯酒的人生小成就。静静再帮我读一段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

这的确是难得一见的一种选举。在选举中,所有人都是陌生的,除了网上的一个符号,相互之间几乎一无所知。但这里似乎又是一个熟人社会,那些常常在社区中露面的符号,随着自身的言行而为网民们所熟知,他们的态度、观点以及在网络中的点滴行为,都是有案可查,有据可依的。要了解他们,只要轻轻点击这个名字,自它诞生以来的所有信息就会一览无遗。

当时天涯没有自我删除功能,所有的网络发言历史都会被存档,其他人可以通过个人主页去查证,所以这的确是一场透明选举,没有修改观点迎合大众的机会。

21世纪初的时候,中国网民的主体是中下层知识分子,主流政治气氛是极端自由主义。因为刚刚经历了大下岗和强制农业税,自由主义和底层的怨气有共鸣,非常有动员力。关天茶舍就是整个中国互联网自由主义理论的核心基地。也可以看做整个中国意识形态的风向标。就我的了解,至少有两三个人拿着关天茶舍版主的身份当履历,去应聘全国性文化机构的主编或者研究员。

2006年选举的时候,在所有的候选人当中,我是唯一不认同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人。但是,我平时尊重民主程序,虽然发言多,但是尊重讨论规则,也从来不对观点之外的个人生活发表攻击,所以抵消了很多意识形态方面的反对意见,拿到了自由主义一边的选票。更重要的是,我提出了比较踏实的竞选方案,既宣布了保证言论自由的原则,也承认了方案的局限性,不会乱承诺,又拉到了一批支持者。所以,通过向比较成熟的选民要选票,我在中国自由主义的根据地赢了一场重要选举。

https://tech.sina.com.cn/i/2006-05-19/1521946567.shtml 2006年,天涯社区一个分板块的选举,会被国家级媒体发特稿分析,其他大型媒体也有跟进报道,比美国之外所有国家的政府选举受到的关注都多。但是,在我今天这一期节目之前,我猜大多数睡前消息的观众都不知道天涯社区关天茶舍的名字,甚至未必知道当年有国家领导人上强国论坛收集意见。这说明,无论是天涯,还是其他BBS,在最近十几年都衰落了,以至于新一代中国人根本就无视了它们的存在。今天我来分析天涯社区衰落的原因。

首先,网络交流习惯是一种文化,而文化特征本来就是要隔一段时间产生自然更替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形成自然的门槛,挡住新人。

无论是虚拟社区,还是现实中的社交圈子,刚开始形成的时候,大家都会尽量用普通话和标准文字交流,唯恐其他人听不懂。随着社区逐渐稳定,必然会形成一些相对的交流中心,比如说关天茶舍、煮酒论史、莲蓬鬼话,娱乐八卦,国际观察……就是当时天涯社区的交流中心。

这些交流中心的精华内容,最终会定义整个社区的文化风格,形成主流意识形态,也形成一套“黑话”体系。所谓网络“黑话”,倒不一定是刻意排斥新人的隐秘名词,只是方便讨论的一些缩写,和约定俗成的段子,可以提高交流效率,增加讨论乐趣。比如说B站的“一键三连”就是一种黑话,新人需要学习几个视频才能理解。B站的答题体制更是一种看得见的黑话门槛。

对于新人来说,如果这些成型的意识形态和“黑话”比例不太高,那还可以作为增加新鲜感的小情趣,但是如果老用户不自觉地形成了太多的特有文化,新用户就不愿意付出精力去翻越文化门槛了,反而会觉得老用户“不说人话”,自己去支持一种更开放,更新的文化圈,直到自己成为另一个圈子的老用户。

所以,学生时代的固定朋友群体,发展到七八个人的规模就会停滞、再大一点就要分裂。而网络社区创造的优秀文化产品越多,新一代人创造自己文化社区的动力就越强。天涯社区的衰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自己之前的成功。

再举一个其他方面的例子,网络游戏《魔兽世界》,十几年前曾经是中国年轻人的首选消遣,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了一代人的社交工具。但是在发布了十几年之后,无论是玩法还是用户之间的交流生态,都已经固化,游戏公司也不敢轻易修改这些规则,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魔兽世界被自己的文化绑架了,再优秀,也吸引不了新一代用户,只能靠老用户的习惯维持运营。

BBS论坛的衰落,和魔兽世界几乎同步,90年代末00年代初的那一波网民虽然大多数还活着,但是网络用户已经从一两亿暴增到十亿以上,主流用户必然会抛弃之前网络社区的交流模式,把主要的信息节点带到新的社区,吸走BBS尤其是天涯论坛的创作力。

从简体中文互联网过去20多年的历史看,只有新浪微博算是唯一能不断改造自身文化特征的大型社区,所以13年以来一直保持在中国网络文化圈的中心,同时也淘汰了其他同类文化产品。现在说“微博”,已经不需要再加“新浪”这个定语了。

早期新浪微博的热度,是靠名人大V、意见领袖构造起来的,薛蛮子当时的称号就是“80万水军都督”。下一个阶段,新浪微博开始挖掘明星八卦,给饭圈打榜提供空间。最近的微博,更多的强调普通用户展示自己的生活现状,再从现实案例上升到时政新闻。

十几年间,微博至少有两三次转型。每一次转型,都能给微博带来更多的功能,把一批大V挤出社交中心,但同时也洗掉了一批旧的文化门槛,吸引了年轻用户。直到今天,新浪微博上绝大多数言论还是用浅显的日常语言交流,除非受到某些网络之外的压力,否则基本没人说黑话或者代号,这就是微博的成功之处。

天涯是最早聚集起1000万中文用户的网络社区,为什么不能像微博那样搞改革呢?

这和BBS本身的特征有关系,我先说天涯衰落的直接原因。

作为一个几千万用户的超级社区,天涯必然要分板块运营。比如说主打历史讨论的煮酒论史、讨论国际问题的国际观察、什么都聊的天涯杂谈和八卦、以及收集各种灵异故事段子的莲蓬鬼话。大多数用户平时都只看自己熟悉板块的更新,也用板块内部更小众的黑话和熟人交流。

但是,分区管理和小圈子运营的结果,不仅是讨论门槛提高,还有管理权利极度分散,每个板块的管理员,每个分区的版主,都能以天涯社区的名义删除内容,或者是把特定内容置顶,影响整个中国的舆论场。天涯社区自身影响力小的时候,这还能算是个人恩怨,江湖事江湖了。等到每个板块都能影响上百万人之后,个人恩怨就上升到群体政治了,甚至会牵扯天文数字的利益。

这么大的文化力量,显然需要制度化的授权和监管,所以关天茶舍在2006年举行了开创式的选举,还得到了多家严肃报刊的关注。但是大多数板块并没有关天茶舍这种板块的政治意识,还是由兼职管理员控制,任命流程和工作模式完全是黑箱,所以必然和大多数机构一样,陷入复杂而不透明的权力斗争。

具体的问题,我就不过多翻旧账了,这里只介绍一下“当年明月事件”。

当年明月变成文化名人,最早是因为在天涯煮酒论史版块发了一个关于明史的主题,持续更新,很快就突破了百万点击,回复上万,成为群众学历史、讨论历史的一个虚拟空间。

历史讨论,当然会产生不少争议,我也觉得当年明月的很多内容来自江湖传言,更类似《三国演义》而不是历史。但我们必须承认,当年明月作为中国人,应该享受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的基本权利。你可以反对他的观点,但不能禁止他说话。

当时天涯煮酒论史版块的一批老写手不这么想,也许是因为嫉妒,也许是因为真实利益冲突,也许是手欠,总之他们用各种方式举报,理由是“点击量造假”。而这些老写手和版主关系比较好,所以不担心乱搞被管理团队干预。2006年6月1日,一批用户冲进当年明月的主题,拼命发尸体图,想赶走新用户,而版主并没有严肃处理。

这些矛盾最终迫使当年明月离开了天涯,去了新浪平台,天涯培养的一流文化产品没能留在自己的阵地。当年明月到其他平台带来流量之后,天涯管理团队开始反思,认为当时的版主,比如说江上韦、琉璃锺、青藤雪个的确有偏袒行为。但这种马后炮的补救,显然不能说服优秀创作者继续留在天涯。反而显得天涯只爱钱,不重视普通用户。

关天茶舍板块的自发选举,和煮酒论史板块的私人恩怨,都说明了同一件事,就是封建化的管理模式,不适合一个有全国影响力的社区,改了不一定能活,不改就一定会死。在天涯社区影响力上升之后,总有已经地位稳固的版主阶层想把影响力握在自己手里,所以宁可压制天涯的发展,也要打击不受控制的新创作者。也许一些老用户会欣赏这些版主的管理风格,从重复性的话题中得到快感,但更多的新人绝对不会再提供优质内容。

这么说,只要更换一批版主,或者建立公开透明的推举机制,就可以缓解新用户的压力。天涯当时不缺钱也不缺流量,为什么不主动改革呢?

因为BBS本身的排序模式有缺陷,如果没有熟悉以往精华内容的版主来管理,很容易出现新用户和老用户都不满意的状态。

一开始我就提到了,BBS或者说论坛的基本机制,是用回复时间来排序的,最新回复的内容会被排到最前排,让所有人都看到。这带来了四个问题:

首先是排序机制鼓励吵架,因为吵架会导致多个用户不断回复同一个主题,把这个主题保持在首页,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发更多的吵架主题。如果没有版主调整顺序或者直接叫停吵架,前几页的主题全都是吵架内容,这必然会劝退新人加入。

但如果一刀切禁止吵架也不行,因为最精彩的内容,往往是在争论中碰撞出来的。所以需要一组对内容和主要ID都有所了解的版主来控制吵架力度。

所以,版主不能随便找个不相关的人来做,必须是日常参加讨论的人才能做好。从早期的资深用户中挑选版主,就成了通行的做法。

排序机制的第二个问题,是经常会出现重复主题,分散讨论。一件大事发生之后,很快会有人到bbs上发表观点,提出自己的解释,其他人回复讨论,形成一个你来我往,不断补充的逻辑链,俗称“盖楼”。但在很多情况下,不同的人会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发同样的内容,就把优质的内容分散到不同的主题,降低了实际上的讨论热度。甚至有新用户根本不会看bbs之前的讨论,一次又一次把讨论拖回到入门话题,占用版面。

这个时候,就要版主出面,决定是否删除一些主题,合并一些主题,再根据有效内容的多少,保留甚至切分一些主题,引导讨论,这也是需要熟悉舆论场,熟悉各ID讨论风格的人来做。

排序机制的第三个问题,是新人和以往内容之间的互动方式。新用户加入一个新板块,如果是真心来来搜集信息的,往往最喜欢看之前的精华讨论内容,也免不了想给自己留个痕迹。来一个新人,就在经典的讨论链上加一句话,翻翻几年前就形成的精彩辩论。这当然也不是坏事,但是对于老用户来说,就会看到自己熟悉的内容不断占用最前面的版面,影响了新话题讨论。这种行为被称为“挖坟”,很多板块甚至明确禁止新人“挖坟”。

所以,必须有个熟悉大多数经典讨论内容的版主查看最新的回复,确定新的回复到底是来扰乱秩序的,还是增加了有效的信息,值得奖励。

排序机制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确定优质用户和优质内容。这两件事往往是同一件事。比如说一个讨论文物的板块,有个用户发了个冷门博物馆大门的照片,说兄弟们我进去了,这里先占一座楼,版主也帮我置顶一下,我给大家探路,一会发后续内容。如果版主熟悉这个用户,知道他经常做类似的事情,就可以立刻判定,这是一个有潜力的讨论内容,值得加一个精华标志,置顶让其他人关注,也提出自己的建议。但如果是个没头没脑的普通用户,这张照片没准是网上找来的,那就不能随意占用公共讨论资源了。

所以不管当年明月是否觉得自己得到了公正待遇,版主都必须和资深用户保持一定的私人关系,不能随便替换。

前面提到了排序机制的四个问题。鼓励吵架,主题重复,新人挖旧内容,和优质内容很难区分。

这几个问题不仅都需要一个熟悉内容,熟悉资深ID的版主来管理,而且还相互冲突。比如说,对于不远不近的精华主题,新人想提出自己的观点,到底是去翻之前的内容“挖坟”,还是新开一个提问涉嫌分散讨论,必须靠版主根据经验来权衡。这样的工作,既不是谁都能干,还往往需要24小时的大多数时间在线,必须有一定的热情才能做起来。高薪也不一定就能雇到尽职尽责的版主。 所以哪怕是天涯这种能左右全国舆论的大社区,也会尊重各个板块的自治权利,实际上向版主放权。让关天茶舍立宪选举是一种放权,让煮酒论史和大多板块一样,早期版主把板块当成自留地也是一种放权。最后形成了封建化的格局。

封建化的格局,就意味着天涯社区内部各个板块也缺乏交流,优质的内容很难在天涯内部“出圈”,都是以单个板块的身份面对整个互联网。其他社区或者传统媒体引用的时候,往往也都说明,内容来自某个板块。这明显削弱了天涯社区作为整体的力量,不能充分发挥自己几千万用户的优势,碾压其他网站或软件。等到大多数板块都变成老用户自娱自乐小圈子,天涯的文化创造力也就逐渐消失了。

从历史来看,大多数国家的封建割据状态是被资本主义消灭的,21世纪初的中国互联网也一样。资本需要流量,而流量要靠内容来吸引。既然优质内容分散在各个网站或者各个板块,就应该由资本建立一个打破板块,也能筛选优质内容的机制,然后通过补贴或奖励,把优秀用户吸引过来,形成新的文化圈。从新浪到腾讯再到今日头条,都有过类似的操作。天涯进入发展平台期之后,如果能从市场融资,拿到一大笔资本,引进一个好的管理团队,未必没有转型机会,而且很可能凭着强大的流量,保持自己简体中文第一社区的地位。

可惜,天涯大发展的时机,正好卡在两次互联网投资热潮之间,不能用自己的流量换来投资者的信任,所以天涯错过了资本市场的转型机遇。

天涯刚刚火起来的时候,正好是纳斯达克泡沫爆炸后的避险期,连美国投资者都不愿意投资互联网项目,更没有兴趣了解自己不理解的中文社区。直到2005年,天涯才从谷歌拿到了100万美元投资,但这个时候谷歌还不算太强,而天涯基于自己的半官方出身,也对去美国上市比较犹豫。前后折腾了5年,2010年天涯的融资方向转向国内,想在国内创业板上市。

这时候天涯还有流量,国内资本也有一定的兴趣,如果动作快一点,天涯还是有机会成为超级平台的一部分。可惜,不知道是因为傲慢还是因为体制,天涯拖到2015年才上了新三板。

这时候的天涯已经明显走上了下坡路,投资者就算有兴趣,也不会根据当下的流量开条件。而天涯自己还很自信,总希望按照之前的辉煌开条件,甚至不愿意加盟任何一个大的互联网巨头。拖到2019年,天涯连新三板都混不下去了。

缺少资本支持,天涯失去的不仅仅是改造信息架构的资金,还有市场化的运营经验。天涯通过惯性,和国内最好的一批内容创作者建立了同盟,但并不能给这些创作者一个好的变现方式,总是希望这些创作者能继续用爱发电,把优质内容变成低效益的流量。最后当年明月、天下霸唱带着作品出走,天涯什么好处都拿不到。

当时其他互联网巨头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百度选择了根据搜索内容定向做广告,腾讯选择了做游戏,起点选择了对内容收费,这几个方案都要从用户手里拿钱,都受到了一定的批评,但最起码养活了企业,也养活了内容创作者。 天涯社区没有解决变现问题,但用户很期待用流量赚钱。从2010年开始,天涯论坛不仅是流量下降,而且版面内容越来越劣质,垃圾主题、营销广告甚至病毒木马比原创内容还多,用户体验越来越差,纷纷逃离。比较有逻辑的内容去了知乎,生活分享类的内容去了贴吧,最后视频和短视频网站出现,彻底消灭了天涯作为免费流量平台的价值。

到了2022年的今天,虽然天涯只是短暂地服务器故障,但所有人都知道天涯只差一个葬礼了。需要收集天涯精华内容的人,要赶快去下载。

天涯的崩溃,有偶然原因,也有自身原因。国内其他BBS为什么也逐渐消失了?

这要分两个层面讨论。

今天一开始就说了BBS的本质是电子公告栏,是一块虚拟的平面,平面上的信息用自上而下的一维结构排列。既然是一维结构,就必须有排序问题。在内容比较少的地方,用户可以选择不管什么信息结构,从头看到尾,问题还不明显。一旦内容和用户多起来,一维结构就必然会遇到问题。天涯因为运气和管理层的愚蠢,放大了这些问题,但其他社区就算更聪明一些,也解决不了根子上的结构问题。我们的结论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就是BBS做大了 ,就会瘫痪。

比如说一度取代了天涯的贴吧,巅峰期活跃用户超过了三亿,几乎每个人都能够在贴吧找到自己的兴趣内容。贴吧的好处是彻底放弃了做完整社区的想法,把封建化的结构做到了极致,各贴吧之间几乎老死不相往来,分割成规模适中的小圈子,所以暂时能替代天涯。

但随着贴吧影响力越来越大,小圈子的狗血事件也层出不穷,很快遇到了瓶颈期。这个时候百度用资本的力量来统一管理,但又急功近利,为了几十万就能把贴吧管理权卖出去,我就知道好几个县级单位找代理人买地名贴吧,就为了删除自己不想看的内容。

劣质的资本虽然能打破封建秩序,但是不可能建立稳定秩序。而一旦局部贴吧出现了劣质秩序,整体的优质秩序就不可能再重建。所以百度贴吧在宏观上还是毁于规模太大。证明大BBS模式不适合2015年之后的互联网生态。

但是,如果BBS能严格限制自己的规模,不追求连续吸引新人,总用户不超出一个小城市的范围,主题明确,挑选优质内容有清晰的规则,中小型BBS应该是有长期存活空间的,可以在多个分领域创造优质中文内容。比如说我过去习惯用的Sonicchat,简称SC,八万总用户,2万多活跃用户,彼此之间像一个县城的人口那样熟悉,挖掘了很多军事、历史和游戏相关内容,用户也有基本的付费愿望,没有任何消失的理由。

可是,现在中国互联网的现实就是这些中小型BBS也快死绝了,就算用户愿意交钱购买服务器,甚至是用户愿意交钱给管理员版主发工资,也无法维持中小型BBS的运营。这就不是排序规则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文化管理政策对中小型社区太严苛了。

中小型社区里面都是熟人,发言比较随意,所以非常容易触犯敏感词。同时中小型社区找不到管理机构替自己说话,被关闭也不影响全国舆论场,所以只要倒了就没有重开的机会。2010年以来,我看着收藏夹里上百个活跃社区一个个消失,到现在已经只有两三个还活着了,简直是一场大屠杀。而且神奇的是,虽然小BBS效率更高,但是绝大多数有活力的中小型社区比天涯死的还要早,这才是我们当前文化领域的大问题。

打个比方,如果在经济领域重罚中小企业,也不允许个体户创业,很快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臃肿低效,而已经做大的垄断平台企业会越来越肆无忌惮,利用自己“大到不能倒”的身份收集垄断利润。中小型BBS的消失,就会在文化领域制造类似效果。

前面说的都是简体中文互联网的问题,互联网上其他语言区的BBS类网站,现在过得怎么样?

也不太好。天涯和中文BBS有排序问题,英文BBS也一样。现在火爆的内容网站,几乎都在给用户推送个性化内容,同时也努力在内容之间建立网状结构。新型内容平台的信息组织维度高,压倒了BBS,所以大型BBS网站几乎只有两个出路,死亡或者衰落。

但是也有一个反例,那就是Reddit论坛,通过学习新的信息组织机构,维持了热度。

Reddit出现于2005年,创建之后,流量一直在往上走,最近甚至还超过了推特,拥有几亿活跃用户。

Reddit的模式,有点类似于超级贴吧,但比贴吧更灵活,用户可以确定关键词,创建讨论组,然后通过关注讨论组的方式来发内容,看内容。在版块之下,用户还可以设置tag,筛选内容。比如说原神讨论组,在Reddit上有170万关注。

这实际上是在一维结构之外建立了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缓解了BBS的排序问题。如果天涯当年也采取类似的模式,就能打通各个板块之间的界限,也能让普通用户拥有一定的内容筛选功能,不用版主推荐也能看到自己关注的优质信息。   当然,就算有横向联系,Reddit上的内容排序依然是个问题。目前是以近期点赞量为依据,降序排列,等于精品内容在特定话题下定期置顶,但也不会永久占据热点位置。

在主题内部,Reddit建立了明确的回复互动关系,你可以明确指定某人的某条信息进行回复,而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的内容放到热门内容的最底部。如果你觉得某两个人的互动干扰了自己,还可以直接折叠吵架发言,看其他人的分享式内容。   这些改良虽然还不能和新型的社交媒体相比,但至少提供了更多的用户选择,不用版主费力维护,也能把有时效性的重要信息推送出去,可以说Reddit是最接近新一代社交媒体的老式社区,类似于油电混动汽车,可以适应新能源时代。

这些优点加上比较宽松的文化管理气氛,让Reddit形成了友善且高效的讨论文化,吵架骂人的比例比天涯和贴吧都低,新人也比较容易找到自己的生态位。所以能一直繁荣到今天。

督工你期待中国再出现繁荣的BBS文化吗?

我自己在BBS上度过了网络青春,当然很怀念,但我也知道BBS不可能回来了。小圈子管理的一维排序信息,不适应多元化的互联网时代。知乎、微博这一类社区问题再多,在结构上也对BBS有碾压式优势。所以,我最多是找机会给熟人圈建立一个小的BBS玩玩,绝对不会去指望再出现天涯这样的超级BBS社区。

但是,BBS时代的确有很多内容值得学习。

比如说,BBS时代,大V和反对者集中在一个主题下,往返回复,形成一条有清晰逻辑的辩论链条,能激发观点之间的正面对抗,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也让旁观者清晰地看到辩论过程。这是后来其他工具做不到的。微博显然缺乏一个合并式的辩论空间,知乎稍好一点,但内容之间还是缺乏正面对抗,往往是不同观点各自表述,没法在平等的地位下相互回应,旁观者也不能一次性看到完整的辩论内容。这种伪造的和谐不利于文化进步。

另外,过去BBS虽然多,虽然分成不同的板块和社区,但都对搜索引擎开放,一般不阻止普通用户浏览本地的精华内容。就算需要注册浏览,一般门槛也不高。这种习惯打通了整个互联网,让中文思想可以相互碰撞,提高了整个国家的活力。

现在大多数信息被各个APP和寡头平台分割在自己的地盘上,看似繁荣,实际上文化领域不断地低水平重复,浪费了中国人的创造力。长此以往,中国人可能会丧失驾驭大型严肃作品的能力。所以我希望新的互联网社区能在搜索和分享意义上做到全网联通,这也是BBS时代的重要经验。

最后,我还是要说。只要人类需要用文字表达自己复杂的逻辑,我们就一定希望互联网上有一个发达的中文图文社区,而且是鼓励相互讨论,反复迭代思想的社区。文字可以引用,可以交错成复杂的逻辑结构,这是单线制的视频比不了的,起码现在的视频还比不了。

在BBS时代,我很多内容做得比今天粗糙,但是得到的有效回复比今天多得多。而我现在的视频文案,就算全文发出来,得到的分享和回应也不如视频的十分之一。这说明中国社会自己在抛弃中文这个最高效的交流工具。中国人自己都抛弃的东西,不可能在世界上传播。

作为BBS老用户,我承认BBS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也知道天涯快死了,但我们不能只是怀旧,必须在新时代解决深度图文交流的问题,否则简体中文互联网早晚也会变成另一个天涯,最终被英文互联网吞并,变成一个只有人怀念,没有人继承的墓碑。

最后提醒观众,本期内容,很大程度上对应了374期节目的想法,当时我在复旦讲课,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我的媒体思路,把内容录下来做了一期节目。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再回顾一下第374期的演讲。

528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 关注“睡前消息编辑部”公众号可以看到全部视频文案,我们周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