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迁移至 vitepress,同步新内容(如高见)! 不过仍可访问旧版,但不会再有内容更新
x
Skip to content

【睡前消息262】182亿罚款过后,阿里还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

《182亿罚款过后,阿里还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

封面:

罚182亿后怎样?

历史有答案

简介:回顾过去30年的当代史,预测罚款182亿反垄断案后的阿里巴巴公司。

推送: 182亿罚单之后,市场监管总局约谈数十家平台企业, “严防垄断失序”。平台经济模式似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转折点。但如果把视角放远一点,过去30年,中国至少出现过两波类似的垄断-反垄断循环。从这些历史经验看,阿里和其他平台的未来并不难预测。

转发推送:过去一周,总有观众留言让督工谈谈阿里的未来,现在基于历史的“预测”来了。

大家好,2021年4月16日,欢迎收看262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阿里巴巴公司被罚款182亿之后,市场监督总局约谈34家互联网平台企业代表,要求严防垄断失序,确保市场公平竞争。督工,过去十几年,中国主流的互联网发展模式是构建互联网商务平台,现在是不是要被国家扭转方向了。

百度安全验证

平台经济不会消失,反而会更紧密地融入中国经济。对于年轻网民来说,情感和理智可能都会拒绝这个说法,因为他们主要基于21世纪的记忆,尤其是是2008年以来的直接生活经验下结论。但是,对于我这个40岁的人来说,类似的事情在我眼前至少发生了三四次,我必须基于历史规律来做判断。

21世纪的年轻人,不会觉得电话号码是稀缺资源,往往是一个手机配不止一张手机卡,依然不断接到各家公司的促销电话,推荐各种新套餐。不过,只要在20世纪后期已经记事,就应该有印象,电话公司曾经是对客户最盛气凌人的行业之一。

1980年,中国大陆的电话用户只有300万户左右,不如香港几百万人的电话多。1990年电话刚刚突破1000万户,其中大部分还是单位办公室电话和公用电话,私人家庭拥有电话的比例,在城市还不到百分之一,农村就更少见了。

1980年深圳市电话号码还是四位数

当时个人要装电话,主要看申请人的行政级别,就算是一个正科级干部,也不一定有指标,往往需要等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接通线路,需要到邮电部门找亲戚朋友才能减少排队时间。就算最后装上了电话,因为电信公司的交换机门路不足,直接拨号时还是经常占线,打不出去。

20世纪80年代传呼电话还很常见

1990年,邮电部和物价总局发出联合通知,允许电信企业给普通市民装电话收“初装费”。

电话初装费相当不便宜。1990年一度有5000元,过了几年稳定下来,北京、上海、深圳的初装费都是三四千元。比一个干部或者工程师的全年收入还多。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难理解90年代三四千元的概念。上海最大的都市报新民晚报1993年登过一个广告,三万元一套房,均价980元。一个电话号码在当时意味着三到四平米房子。装七八部电话就能买一套小公寓。

初装费的定价原则是,初装费可以抵偿新增用户的全部建设成本,而用这笔钱搭建的通信线路和交换设备,只有一小部分专门服务于特定用户,其他的主体投资体现为骨干网和交换机,都是电信公司可以长期赚钱的资产。

这意味着电信公司只需要有牌照,不用自己投入资本,就能不断扩大规模赚钱。投资全部找用户拿,但仍然向消费者正常收取服务费用,绝对的单方面定价,滥用垄断地位。所以电信公司的资产和覆盖用户快速膨胀,在2001年停止收初装费之前,电话用户明显超过2亿,是1990年的20多倍。

当时的邮电电信总局还没有彻底改制,对外以中国电信公司的名义直接运营业务。在90年代末的通讯市场上,电信网络绝对是是一家独大。政府也意识到,在这种条件下转向市场经济,垄断运营可能会失控。还好,在邮电部系统之外,铁路为了保证沿线车站的沟通,有一套自己的长途电话系统,为了能随时找到铁路技术人员,铁路电信还覆盖了一部分铁路家属区的民用电话。2000年,国家把这部分资产拿出来,设立铁通公司,希望能制造积极的竞争环境。

可是电信公司并不喜欢公平的竞争游戏。前面提到,2000年时,电信的固话用户已经超过2亿。新入市的铁通如果不能与电信用户顺畅通话,在铁路家属不多的城市就只能算是局域网,就算没有初装费,也没人愿意去装,浪费一部电话机。

所以,电信公司顶着主管部门的一再批评,反复声称,两网接通有“技术困难”,能打通是运气,打不通是正常,能拖多久拖多久。21世纪初,很多装了廉价铁通电话的用户都体会过,打电信的号码,通话质量和接通概率还不如打国际长途。

不过,通讯网络有天然垄断性,铁通在自己占优势的地方,也不会尊重用户选择权。

很多靠近铁路的单位和铁通签独家合作协议,凡是铁通已经入驻的家属住宅区不许电信进来铺线路。

接下来,国家又把移动网络从固定电信网拆出来,成立移动公司。中国移动公司赶上了功能机快速普及的时代,快速搭建了国内最大的移动通讯网络。面对电信和网通的老同事,移动公司拿出了同样的手段,限制网络之间互联互通,在收费方面歧视跨网的通话,靠自己的用户基数逼着新增用户 “二选一”,换成移动的号码。

电信巨头之间恶性竞争最严重的时候,除了限制跨网互联互通之外,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切断线路,破坏基站的暴力手段。半夜派出冷兵器小队去砍光缆,几乎成了正常经营的一部分。使用定向电子干扰设备也不稀奇。

全国的类似对抗如果放到一起,可能比很多科幻电影反应的战争都壮观。最后最高法院专门发布了破坏电信设施的司法定性解释,才勉强刹住风气。

2014年,人民日报发社论,标题是《为电信竞争破冰欢呼》,静静给大家读一段:

前些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竞争的白热化甚至到了双方互砍光缆、双方员工大打出手的地步,这让人们似乎觉得,电信领域竞争甚至已经过度。然而,明眼人不难看出,打归打,闹归闹,如果在最关键的市场准入环节没有改变,让你干你才能干,或者只让某些人干,电信领域垄断的本质就没有彻底改变。

ÈËÃñÈÕ±¨¸÷Ê㼺¼û£ºÎªµçОºÕùÆƱù»¶ºô--¹Ûµã--ÈËÃñÍø

最近几年,电信巨头之间分分合合,竞争逐渐规范化,随时畅通的电话,带号转网的套餐,公开透明的资费标准已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曾经被认为是低俗文化载体的短信,已经是最权威的个人传送工具,体制内给中老年领导汇报一定要用短信,而不是微信,这是体制内职场潜规则。普通人已经很少关心电信、联通和移动之间还有哪些针对性的经营策略。90年代到21世纪初通讯市场的野蛮竞争算是得到一个比较完美的结果。

在满足基本的通话功能之后,网络时代到来了,电信行业开始全面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为了抢夺用户,获取垄断优势,曾经在电话网络上发生的所有不正当竞争手段,又被重复了一遍。在不到10年前,山东东营市网络市场的潜规则还是砍小区光缆合理,抓到算失手,应该陪三杯酒道歉,要是对方追究到底,就属于不懂江湖规矩。

https://tech.qq.com/a/20151211/013280.htm

这一轮的网络用户竞争,依然爆发在三大寡头之间。从运营数据看,中移动的稳定用户最多,中国电信排在第二位,联通最少,但收入却是中国电信遥遥领先,联通与中移动几乎相当。

这体现了中国电信和联通有强大的固话网络基础,拥有更多事实上垄断经营的小区,所以能开除更高的垄断服务价,向更少的用户收更多的钱。直到最近几年,电信和联通公司还在软硬兼施,阻止对手抢夺自己的领地。

2007年,中国有了《反垄断法》。2011年发改委调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宽带接入业务方面发起反垄断调查。声势比今天罚阿里182亿还要大,媒体对这次调查称为“中国反垄断第一案”。央视、新华社,和代表电信业发声的媒体都赤裸裸表达立场,争论案件的定性。人民邮电报直接发社论反驳央视。2021年的年轻网民可能没见过这种场面。

http://paper.dzwww.com/dzrb/PDF/20111112/04.pdf

当时比较中立的媒体都预测,反垄断法很可能会重罚电信和联通,罚个几十亿,甚至拆掉组织垄断经营的公司总部。让全社会都看到反垄断的决心。

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111/20111110/news_20111110_1695776.shtml

但实际处理结果让社会大吃一惊,监管机构最后只要求电信和联通公司扩大网络之间的互联带宽,不要给用户选择设置障碍。也就是说,纠正之前的部分错误行为就到此为止。最后甚至没有一份调查报告明确说两个公司是否滥用了垄断地位,是否搞不正当竞争行为。

¿í´ø·´Â¢¶Ïµ÷²éÐèÆÊÎöËÄ´óÉî²ã´ÎÎÊÌâ _¹ö¶¯ÐÂÎÅ_ÐÂÀ˲ƾ­_ÐÂÀËÍø

µçÐÅÁªÍ¨Â¢¶Ïµ÷²é£º·¢¸ÄίÓдíÂð£¿

但是,整体的网络服务水平的确在持续提升,孵化了一大批基于稳定互联网服务的新产业。比如说现在的快递行业都是网上接单,即时显示货物位置。现在的餐饮业都支持整个城区点单。现在打车基本是网上下单,几乎看不到街头挥手打车。就连我们的睡前消息视频节目,如果不是大家随时都能拿出手机看视频,发弹幕,我很难想象搬到传统的电视台会是什么样子。目前的互联网服务就像十几年前的电话服务,变成了鱼池里面的水,鱼平时感受不到,又无所不在。

从过去30年的历史来看,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中国政府对超级企业搞反垄断监管的模式。初期不会过多干预,总结出行业规律之后,行政命令和法律处罚相结合,全国整顿。整顿之后既往不咎,鼓励规范运营的寡头继续为中国经济提供基础设施。阿里巴巴这次处罚之后,发展模式应该也差不多。

过去几十年,出现了这么多大型企业的事实垄断和普遍的不正当竞争,普遍到全国人民都看到了,为什么政府事先不进行有效监管,事后也不解散这些大企业,反而容许他们继续发展呢?

一般来说,大多数企业连续违规,是政府监管不力的结果。但是,对于在新领域快速发展,同时也给其他企业带来新生产模式的大企业来说。政府一方面缺乏监管经验,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到大量连带企业的利益,还要考虑到保护创新,很难跟随企业扩张路径,同步采取严厉的监管策略。

从逻辑上说,恰恰是这些企业初期的“野蛮生长”给政府监管提供了经验,才让监管部门逐步试探出合理的监管模式。所以除非直接威胁人身安全和社会秩序,否则监管政策往往比大企业的“野蛮生长”期要晚几年到来。

至于说为什么不直接解散平台,是因为阿里巴巴这一类这些平台企业的发展,总体上代表了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大方向,如果这些企业曾有越线行为,就用新制定的条款彻底打死,以后未必有企业敢在新领域做拓荒式的发展。

回顾过去30年的历史,可以看到。在新经济领域的拓荒阶段,无论国企民企外企,大胆创新的企业都很容易坐大,几乎必然形成寡头竞争甚至是一家独大的局面。用行政力量干预,无非是暂缓这个过程,或者换一家企业承担类似的角色,很难改变最终的市场格局。这说明,每个行业都有自己合适的企业规模尺度,强行养一群安全的兔子来承担牛的角色,最终不是外来的牛踩死兔子,就是兔子相互吞并,变成几百公斤的怪物。

至于说这些企业野蛮生长期的有些做法,现在看起来非常不合理。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这些做法也有互利互惠的合理性,让用户和整个社会都受益。前面提到,90年代装电话要收很高的初装费,这样做的客观效果是电信企业得到了扩大通讯网的资金,打破了过去按行政级别分配电话的方式。而电话网络扩大,导致新增用户得到便利,给华为这种组装交换机的企业带来订单,原有的电话用户也能用电话联系到更多的人。随着电话用户越来越多,每一部电话的作用不会贬值,反而升值,整个社会的效率都提高了。

当时提出初装费政策的邮电电信总局局长张立贵,后来当了中移动公司首任总经理。他接受采访的时候承认,回头看收取电话初装费并不合理。但也希望社会注意,初装费解决了当时的大问题。他感谢消费者给电信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http://www.people.com.cn/digest/200011/17/xw111708.html

又比如,前面还说过,互联网服务商早期的各种条款很霸道,仅仅在几年之前,大多数居民小区都被某一家互联网服务商独占,不给用户选择服务商的权利。但是,小区内部的通讯设施也是需要投资和维护的,早期互联网用户少,如果互联网服务商没有比较长久的利润回报预期,就不会进小区搞建设,已经建成的居民区只能拨号上网,享受56K猫的网速。在大多数居民小区都普及宽带基础设施之前,互联网服务商的圈地政策的确有一定的进步性,客观上让中产用户补贴普通用户,提前启动了全民上网时代。如果当初没有这条潜规则,我们的网络视频未必有这么多的播放量和弹幕。

所以,国家每一次整治平台经济,规范通讯和信息服务业的秩序,无论处罚是轻是重,只要整改结束,总的原则是既往不咎,下不为例。以往的基础设施,只要愿意向所有人公平开放服务,就能继续和整个经济体系融合,融合到你甚至感受不到平台经济的存在。当年的电信企业是这样,今天的阿里平台也差不多。

如果只是罚款182亿,其他问题既往不咎,阿里巴巴会不会觉得代价还可以承受,而不做出什么改变?

罚款和约谈既是直接的打击,也是政府提供的转型路标。去年201期节目我们就提到,随着互联网用户新增的速度下降,全世界的互联网大企业都有偏保守化的趋势,手里屯着巨额现金不肯投资,希望利用已经达成的寡头垄断地位赚钱。所以,各国政府不约而同发动反垄断审查。阿里和其他平台被罚款、被约谈,是全球大趋势的一部分。

但是,各国政府很清楚,如果自己直接下场,不太可能在现有成本下维持互联网商业平台的运营,继续创新的能力也比不上市场经济下拼出来的互联网巨头。所以,只有互联网竞争力太差的欧洲真考虑过赶走互联网平台,中美的反垄断整体上还是敲打一下互联网巨头,不让他们在现有的地盘上舒舒服服赚钱,逼他们去主动挑战风险,继续发挥之前的创新能力,开发更便利的互联网产品,探索更有效率的经济模式。

201期介绍过几个历史案例,1911年洛克菲勒的美国标准石油公司被强制拆分为38家公司,整体的股价反而暴涨。2001年微软和美国政府就反垄断诉讼达成协议,之后微软产品升级的效率大大提升,行业地位比之前更巩固。1998年,电信部门仍然敢于在光明日报发社论,论证初装是不可能很快取消,但2001年取消初装费之后,电信产业反而进入了爆发式发展期。这都是政府监管给企业注入活力的成功案例。

阿里巴巴作为一家市场经济自发产生的互联网巨头,也有很大的创新惯性,已经在一些新领域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比如说云计算降低了工商业企业的创业成本;以“数字化产地仓”为代表的“乡村新基建”降低了农民脱贫的门槛,都可能是未来的新经济平台。所以说,这次182亿的反垄断罚款,既是惩罚,也是教育,在证明国家法制建设成就的同时,也激发阿里巴巴的潜在活力。如果国家和企业能保持这种良性互动,阿里巴巴未来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阿里“最先一公里”助农模式引热议,数字化让农民丰产也丰收

从过去几期的观众评论来看,很多年轻观众非常不喜欢阿里巴巴,觉得182亿罚单太少了,甚至希望消灭对应的互联网平台,你对这种舆论倾向怎么看?

我非常理解他们的情绪。对于人类来说,社会不断进步是最近一两个世纪的偶然现象,停滞才是历史的常态。所以,如果没有经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训练,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都是保守主义,遇到新问题,本能地会产生怀旧感,希望社会倒退到之前的状态来解决问题。

比如说,我见过很多人到了大学,面对多样化的发展空间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希望回到中学的简单生活状态。这样的人自己也知道中学生活的特点是单调,压力大,乏味。但至少中学的艰苦是已知的,可以提供底限心理安全感,所以他们感性上宁愿放弃选择权,退到自己熟悉的时代。

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方面在当下的社会找不到足够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并没有以成年人的身份体会过之前的时代,很容易低估当前的社会进步,高估过去社会的生活水平。对于大企业这种既有进步性,也经常和普通人利益发生冲突的组织,年轻人有敌视心理很正常,容易作出极端的评价。

但是,从我和父辈过去几十年的生活经验来看,虽然大企业开创的新经济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但就算是受批判最多的那些业务,对普通人来说也意味着更方便的生活,更多的的发展机会。

比如说,90年代几千块的电话初装费相当于小城市一套房子,当然很夸张,用户掏钱替电信公司建基础网络,听起来几乎等于抢钱。但千万不要以为初装费政策当年就被抵制,相反,电话初装费政策刚推出时,得到的几乎全是赞美。在每个城市,首批申请现场都是用户抢着交钱。

404,您访问的页面已经不存在!

这是因为平民因此获得了装电话的选项,只要你发现了商业机会,就可以快速和外界快速沟通信息,很多大企业就是从一部固定电话贩卖土特产起家的。就算是不做生意,后来初装费逐步降低到1000多块,普通家庭也能承受,年轻人去了外地可以随时和父母打电话,就能放心到东南沿海打工,农民进城的比例明显提高,90年代末的城市和乡村都因此更繁荣。

又比如说,包括阿里公司的哈罗单车在内,共享单车现在已经是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大家都默认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典型的资本创意。同时,说起老式的凤凰、永久、飞鸽牌自行车,很多人都会想起70年代80年代的生活,想起过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风格生活。

然而,仔细想一下自行车的使用方式,我意识到,自行车共享单车放在街头,一辆车每天分时段让十几个人骑,比一家一户购买,大多时间锁起来闲置的私有制自行车更“共享”,更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而且节约占地空间。如果问我哪种自行车使用方式更接近理想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当代的共享单车。我们对共享单车服务抱怨越多,说明我们越依赖于平台经济提供的便利,也说明全社会积累了更多的进步经验。

具体到阿里巴巴这个企业,它开创的网络平台经济的确存在问题,但是阿里巴巴和淘宝消灭了小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创造了非常接近于理想状态的市场经济环境。任何人只要能提供符合大众口味的商品,只要有稍微超出现有水平的创意,就能在这个环境下得到爆发式的订单。平台经济的确给普通人制造了压力,但也提升了全社会的消费体验,同时给屏幕前努力的年轻人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所以,我认为,虽然新经济模式存在问题,但必须承认平台经济和社会总的进步方向是合拍的。我们在情感上可以怀念被淘汰的传统经济模式,但绝大多数人的购物选择非常诚实,自发选择了性价比更高的平台经济。阿里巴巴因为滥用垄断地位受到了处罚,但至少现阶段,它在总体上还站在先进生产力一边,其中一部分投资项目还显示出了创造更多生产力的潜能。我们支持国家提升监管能力是对的,但最好不要期待退回没有阿里巴巴的旧时代。

最后我分享两条消息。3月初有一条新闻,腾讯游戏两个员工离职之后入职米哈游公司,被腾讯各自索赔100多万的竞业罚款。新闻下面的评论大多数都在骂大资本霸道,骂腾讯滥用自己的行业优势地位,欺负原创游戏公司。

百度安全验证

我当时也在知乎上写了个回答,说可以把两个公司的地位交换一下,考虑一下自己的立场,逻辑就会更客观。

如何看待腾讯游戏两前员工因入职米哈游游戏公司违反竞业协议,被判各赔偿腾讯超百万元? - 知乎

现在刚刚过去一个月,果然出现了反向的例子。一个小公司被科大讯飞收购,创始人辞职去了腾讯,被科大讯飞索赔竞业补偿,法院判了1200万赔款。

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G7FSSJPG00018AOR.html

虽然索赔额度更高,但这次事件的新闻热度显然不如上一次,说明网民普遍对大资本抱有更多的敌意,这次阿里巴巴罚款事件也一样。然而,社会进步靠的是逻辑和事实,而不是情绪。在我3月份评价腾讯员工跳槽事件的回答下面还有一条高赞评论,指出合理的竞业协议,最大的受益者是有原创性的小公司。用竞业补偿限制核心员工跳槽,可以避免融资能力强的大公司瞬间挤垮刚刚作出一点亮点的小公司,保证市场保持足够的竞争压力。

这说明,如果社会完全用情绪决定立场,用立场决定政策,最终的结果可能完全和预期相反。越是对大资本失控抱有警惕,我们越应该研究历史,尊重理性,避免站在生产力进步方向的反面。之前的睡前消息112期、139期,201期节目都表达了我们对反垄断问题的看法,欢迎各位观众回去批判我们之前的观点。

好,感谢大家收看262期睡前消息,我们周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