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迁移至 vitepress,同步新内容(如高见)! 不过仍可访问旧版,但不会再有内容更新
x
Skip to content

【睡前消息660】翻开旧中国历史 理解尼日尔政变

大家好,2023年10月24日星期二,欢迎收看第660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督工,今年7月26日,西非国家尼日尔发生军事政变,推翻民选总统巴祖姆,成立军政府。

政变之后,法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要求军方释放巴祖姆并归还权力。但尼日尔军方拒绝屈服。到了9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法国将从尼日尔撤军。上周10月11日,第一批法国军队已经离开尼日尔

督工,你怎么看待尼日尔军事政变的性质?

马里过渡总统宣布与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建立萨赫勒国家联盟

“御林军篡位”?尼日尔总统卫队指挥官宣布成为“新领导人”

马克龙宣布法国年底前从尼日尔撤军-新华网

之前的节目,我们多次关注过尼日尔,但并没有单独关注尼日尔。整个萨赫勒地区没有清晰的国界,但有共同的经济和宗教问题,单独分析某个国家意义不大。

所谓萨赫勒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和热带草原之间的过渡带。萨赫勒这个名字,在读音上来自北面的撒哈拉沙漠;在拼写上的词源是“边缘”、“外围”的意思。

现在看来,萨赫勒地区的定位不仅仅是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它在宗教上是中东的外围,在人口方面是西非沿海地带的外围,在经济上是欧洲强国的外围。人文地理方面的三重外围地位,彻底扭曲了萨赫勒地区的社会规律,所以萨赫勒地区不存在独立的现代化方案。如果周围的核心地区不提供正面支持,萨赫勒地区暂时的稳定状态,可能是一种畸形的前现代结构。最近尼日尔军政府上台,法国撤军,就是尼日尔向畸形前现代结构回归。

萨赫勒地区南面是人口密集的湿润地区,有比较发达的农业文明,北面是人口稀疏的干旱地区,有长期的游牧文化传统。中间还有尼日尔河、尼罗河来回穿插,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古代中国北方的地理格局。

在睡前消息节目开播之前,我们的公众号有一篇文章,标题是《5000年来中国的苦难,在西非都能找到——马里大屠杀背后的社会-地理矛盾》。当时我们套用了中国古代的农牧文明对抗模型,认为萨赫勒地区的历史地位很像中国古代的河套地区。

5000年来中国的苦难,在西非都能找到 ——马里大屠杀背后的社会-地理矛盾。_风闻

和中国古代社会相比,萨赫勒地区的对抗,明显更有利于游牧部落。

中国北方平原背后有人口密集的长江流域,增强了农业文明的战略纵深;西非的农业文明背后是很难开发的雨林,所以南方的人口优势不明显。

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科技比较落后,弱化了南下的冲击力,萨赫勒北方的干旱地区背后是发达的欧亚大陆,会更早地得到先进武器和高级宗教,所以战斗力更强。

中国几千年历史,北方游牧民族完全占领南方农业地区,只有蒙古人做到了一次,连入关之前的满族都算是定居的渔猎农业民族。而在萨赫勒地区,每隔几代人,就有一波北方民族入侵,打倒原来的统治集团,自己控制南方农业文明。一直到19世纪欧洲殖民者深入南方沿海地区,萨赫勒地区才走出历史周期律。

但是,最近几十年的大趋势是欧洲殖民力量退潮,北非的军火过剩,所以萨赫勒的历史周期律又回来了。从2018年开始,睡前消息编辑部就发现,萨赫勒地区的部族屠杀问题越来越严重,北方极端宗教组织渗透越来越快。

47期节目提到过,这些冲突仇杀事件不仅是现代社会的悲剧,更是历史上的农牧民冲突的重演,不是国际社会劝说就能解决的。因为人口爆炸和生态崩溃,农牧冲突破坏力还可能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失控。现在尼日尔的问题,证实了47期节目的观点。

【睡前消息47】美国打死IS头目,却一点没耽误IS扩张?_哔哩哔哩_bilibili

萨赫勒地区近年来恐袭事件和死亡人数

萨赫勒地带从西面的大西洋,延伸到东面的红海印度洋,横跨十个国家,包括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尼日利亚、乍得、苏丹、南苏丹,厄立特里亚。这些国家的干旱地区,人均gdp都是几百美元,识字率不到三分之一,而且很大程度上靠宗教学校提供教育。

看2020年的总和生育率地图,萨赫勒地区的每个妇女,至少要生4个孩子。中间生育率最高的黑色地区是尼日尔,据说2022年生育率还在上升。

现在整个萨赫勒地区有5000万人处于饥荒状态,将来可能会达到一个亿。不用我们说,当地人也知道将来必然有更大的混乱。在人口自然降低到符合生态环境之前,不太可能有外国力量来蹚浑水,当地人只能希望本地能有一点基本秩序,在农牧民族爆发大混战的时候,自己不是第一批牺牲品。

最容易的自救选择,是接受极端宗教组织的统治,打不过就加入。这些宗教城镇一般会废除所有世俗规则,实行沙里亚法。自由恋爱、未婚生子要处罚鞭刑,小偷抓住要砍手,妇女上街要带面纱,你能想到的所有娱乐方式,包括啤酒和香烟品,都可能导致死刑。

烟酒都被禁止销毁

被砍手的小偷

更可怕的是,这些宗教武装维护秩序,是为了更多的征服。没准哪一天,当地居民就会被强制加入军队,成为攻击下一个地区的炮灰。就算将来有躲不开的乱世,在沉闷的宗教居民点避难也不是个好选择。

理论上说,这些居民还可以组织一个民选文官政府,管理剩下的居民点。但从人类历史来看。所有的文官政府,如果想稳定运行,前提都是各个派别能冷静地相互谈判。现在本地没有多少受教育人口,国家也缺乏历史凝聚力,各个政治派别之间很难冷静谈判。

另外,民选政治体系,稳定的前提是工商业繁荣,有经济增量可以分配,然后逐步化解矛盾。而萨赫勒地区已经进入了动荡周期,早就丧失了发展现代工商业的可能性,只有少数经济存量可以争夺。所以哪一派都不愿意在政治上退让,不可能形成稳定的联合政府。在宗教组织和混乱的文官政府之外,萨赫勒地区唯一能维护世俗秩序的组织,就只剩下军队了。

这里我先放下非洲的现状,回顾中国的历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朝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北方被俄国割掉了领土,在东面要担心日本的侵略,南方还有太平天国的宗教力量,只能集中有限的资源建设现代军队,也在军队里集中了最多的受教育人口。到了1911年,南方的新式军队是清朝灭亡的原因,北方的新军是清朝最后的指望。

这些受过教育的军官坐在一起,根本不考虑皇帝和政党的意见,就决定了袁世凯来接班。袁世凯死掉以后,各省军队组成“督军团”,联合执政。一直等到苏联输入新的思想和新的武器,中国才逐渐退出军阀时代。可以说,落后国家在独立之后出现军政府执政,是大概率要发生的历史事件。

在现在的历史书上,提到封建化的北洋军阀,土匪化的奉系军阀,南方喜欢贩毒的省级军阀,一般没有什么好评价。因为这些将军把大多数经济资源都拿来争夺霸权,为了短期扩军,可以向帝国主义出卖任何利益,耽误了国家的发展。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说,这个评价是对的,但在某些特殊的边缘地区,军政府也是当地社会勉强维持秩序的唯一选择。

1911年清朝灭亡的时候,全国一共建成14个镇,或者说14个师的新军,另外还有半独立的18个旅。北京和南京附近新军比较集中,其他地方大体上按照人口和经济分配兵力。所以,当时掌握一个师,或者一个独立旅的新式陆军,就能控制半个大省,或者是一个完整的小省,老式军队基本都被解散或者吞并了。

但在我家乡热河省,驻防的军队比较特别,是从清朝继承下来的半新式武装集团“毅军”。这支部队在1860年太平天国时代建军,第一代首领是山东人宋庆,军官都是招降的安徽捻军老兵。

接下来几十年,毅军先跟着左宗棠去新疆,又跟着李鸿章到辽宁防御日本,表现都不错。甲午战争爆发,李鸿章的淮军相互推卸责任,往往是留下毅军最后撤退,给清朝北方野战军断后,算是保留了一点封建帝国的面子。所以战后毅军得到奖励,扩编到几十个营。顺便说一下,这期间毅军有一个失散的骑兵小队长,名字是张作霖。

清朝灭亡的时候,毅军首领是老将姜桂题。他1843年出生,当过捻军的中层头领,后来出卖大头领张乐行成为清朝军官。甲午战争时期,姜桂题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境内重要战斗,虽然没赢,但也不算丢脸。清朝末期,姜桂题加盟北洋军事集团,支持袁世凯当大总统,让毅军完整地保留到民国。

1913年,姜桂题和毅军得到了袁世凯指定的地盘,北京东北方向的热河省,也是他们清朝就驻扎过地方。这时候毅军还保留了太平天国时代的编制,军部下面的单位不是师旅,而是路、营、哨。毅军军官普遍留辫子,士兵最好的装备也就是1890年左右生产的老套筒步枪,全军只有两个炮兵营,算是全国最落后的正规军。

北洋军阀的大多数军事调动都是为了打内战,落后的毅军来热河省,干了为数不多的正事——打蒙古马贼。当时沙皇俄国趁着清朝灭亡,支持外蒙古活佛搞独立,还想把内蒙古也吃下去。伪蒙古国派出了几路骑兵突袭内蒙古,最强的一股巴布扎布部队甚至想进长城。

外蒙古当时刚刚筹划独立,军队主力是土匪和蒙古亲王的家丁,没有几个正规军官。所以巴布扎布恢复了几百年前的游牧民族打法,一路上破坏所有居民点,抢走所有东西,房子一把火烧掉。无论民族,所有能骑马的男人都裹挟到军队里,去抢下一个城镇。从战略上说,巴布扎布很像现在北非沙漠的极端宗教武装,也像是古代的匈奴、突厥马队。而毅军的地位,就是古代统治农业地区的封建武士。

从1913年开始,蒙古草原上的骑兵年年来抢劫。1916年,巴布扎布趁着袁世凯病死,带着日本军队提供的炮兵突袭热河省西北部林西县,被毅军米振标部队打死,结束了战争。巴布扎布曾经被蒙古活佛册封公爵,是伪蒙古国的镇东将军。他被米振标干掉,算是北洋集团对外最值得夸耀的战绩之一。之后一直到直奉战争,热河省都是毅军的地盘。

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去看我另一个热河省老乡李守信的回忆录,比大多数历史小说都好看。这里我想比较一下热河省和萨赫勒地区的地理环境。

热河省背靠长城内的农业区,北面是空旷的草原沙漠,中间还有一条滦河穿过,地理环境很像萨赫勒地区。从经济条件看看,热河省虽然当了200年的清朝陪都,但始终是个穷地方,北部干旱,南部丘陵多,农业不太发达,只有一些马车时代的商业。1949年建国的时候,省会承德人口5万,所有的街道都是土路,还有十几个大型喇嘛庙,占地面积比市区还大。切换一下宗教信仰和农作物,当时的热河省会就是现在萨赫勒地区的大型居民点。

当然热河省毕竟靠近渤海,生态还是比撒哈拉沙漠边缘好一些,但在民国前期,这里没有任何独立建设现代政府的可能性。这时候距离俄国革命还有4年,距离上海建党还有8年。1913年,谁也不能想象孙中山或者其他革命力量跑到热河省改造农村。

所以本地最紧迫的问题还是和过去上千年一样,先组织一点力量对付北方的马贼。这些马贼像历史上的游牧部落一样有机动性,还带着帝国主义的现代枪炮。他们冲进来要毁灭城市乡村,把所有人都变成炮灰。如果解决不了马贼,其他一切问题都没有意义。

当时中国也有一些比较现代化的军队,比如说袁世凯最核心的几个北洋师,肯定可以正面打败巴布扎布。但一个北洋主力师,每年军饷加训练起码160万银元,稍微打几仗补充弹药,就得200万银元,热河省这个穷地方根本负担不起。袁世凯急着做皇帝,主力要派出去压制其他军阀,也舍不得用来剿匪。所以,当时热河省唯一的生存希望,就是供养一支本地化的半现代军队,勉强维持一下秩序,保护仅有的农业和商业。

前面提到的毅军领袖姜桂题、米振标,就先后掌握热河的地方政权。他们的职务不是省长或者省主席,而是清朝留下来的“热河都统”,拥有军政合一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军政府领袖。

当然这对热河省也不完全是好消息,比如说姜桂题为了提高税收,强迫整个热河省普遍种鸦片,合法销售,增加税收。我曾祖母因此成了割鸦片膏的熟练工,常年吸毒。姜桂题后面的毅军头领,习惯性在马队庇护一些小土匪,替自己干脏活,其中包括后来的伪蒙古军总司令李守信。

但无论如何,在清朝灭亡之后的动荡年代,毅军军政府没有完全破坏本地的经济,还挡住了北方的游牧马贼,给热河省带来了最基本的安全与秩序。站在我祖先的立场上说,如果找不到其他能扎根本地的替代品,这也算是民国初期热河省最不坏的选择了。

100年前中国长城外居民的问题,就是现在萨赫勒地区居民的问题。下面这张地图标出了西非极端宗教政权。红色地区是IS分支“大撒哈拉省”(ISGS);紫色是基地组织分支(JNIM);紫色中间的黄绿色是布基纳法索本土的伊斯兰极端势力(Ansar ul Islam),也倾向于基地组织。尼日利亚东北部的黄色部分是“博科圣地”,现在已经宣布加盟IS组织,成为“西非省”。

这几个极端宗教军事集团,已经越过了撒哈拉沙漠,在萨赫勒地带的农业区扎根。正好把尼日尔的农业区夹在中间。加上北面沙漠里频繁出现的袭击,尼日尔的大多数城镇已经被三面包围了。

尼日尔的居民看到现代文官政府软弱无能,发现自己要给北方来的宗教势力当奴隶,只能像邻国马里和布基纳法索那样,支持军队建立军政府,先活下来再说。既然整个社会已经把仅有的现代化资源用来支持军队,默认军政府掌权,也是当地最不坏的选择。所以,很多城镇居民支持政变,甚至主动隔绝法国的情报,阻止法国军队过来解救民选官员。

法国军队也对付不了沙漠里的极端宗教组织,为什么还反对军政府?

尼日尔1960年独立,刚刚被政变推翻的巴祖姆政府属于尼日尔第七共和国。过去几十年,法国已经习惯了前殖民地的政变,然后随随便便就能派军队恢复秩序。这次法国开始也有一样的想法。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尼日尔本地的铀矿。

因为没有开采能力,尼日尔“民选”政府允许法国公司开铀矿,长期只拿到矿产收入的一小部分,截止2010年,35亿欧元收入,只给了尼日尔政府4.5亿。

2021年铀矿石正常价格是74美元一磅,法国公司出售抛铀矿石是64美元一磅。其中给尼日尔政府的部分是每磅8美元的补贴,再加上5.5%的采矿税。但阿海珐公司每年还对尼日尔政府申请3亿欧元的的免税额度。

各方面合计,尼日尔铀矿每年给法国企业带来几十亿美元的额外利益,对大国来说不算多,但也超过在尼日尔驻军的军费。所以法国总想拯救一下尼日尔民选政府,推翻政变上台的军政府。

赛义尼·孔切:1974年4月15日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哈马尼·迪奥里政府。1974年4月15日至1987年11月10日任尼日尔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

但是,当几个政变国家的军政府表现出比较可靠的统治基础之后,法国又犹豫了。因为铀矿的利益也没有大到让法国发动战争的地步。法国的确是核电大国,但尼日尔只是法国第三大铀矿来源,占比19%。哈萨克斯坦和澳大利亚提供的铀矿更多。

对于成熟核电国家来说,核电站的主要成本花在安全方面,用来买铀原料的钱,一般占总成本的15%左右,花在矿石上的钱就更少了。失去尼日尔的铀矿,法国核电站并不会停转,只是要多花钱让其他国家的铀矿增加产量,但也不会明显影响电价。最极端一点说,法国并不是贫铀国家,本土还有8.7万吨的优质铀矿。在当前的能源价格下,在本土扩大铀矿产量,也不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所以,就算尼日尔政变提供了战争理由,法国开战之前也要好好算算账。

法军外籍军团肯定能打下尼日尔首都,但外籍军团的战斗力是花钱烧出来的。这些士兵驻扎在沙漠据点,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冰淇淋,只有冰啤酒每天限量两瓶。他们还能洗热水澡,看电影打游戏,能和千里之外的家人视频通话。没有这些基础设施,就算是能吃苦的外籍军团也会士气低落。

虽然已经不是殖民时代了,但法国士兵并没有和当地居民亲善的意思。法军车队出门,任何车辆都不允许进入200米以内。每一个靠近的平民,都要被当做恐怖分子审查。

这些安全条例并不是进攻性的,但足够证明法国军队和当地社会完全割裂,全靠本土运输来维持军事存在。

现在法军外籍军团的主要机械化力量,被用来保护自己的后勤车队,对宗教极端分子并没有很强的进攻能力。如果真的把军政府当做敌人,恐怕要从本土再调一个旅级单位过来。但法国当初建立外籍军团,就是为了省钱,要用全世界的廉价士兵来节约军费。如果再调一个本土旅,用纯粹的法国人打仗,每年额外的军费还不知道花多少。所以,虽然现在法国还不承认尼日尔军政府的合法地位,但还是选择撤军。

督工你说尼日尔在非洲属于外围地带,那些比较发达的核心国家会干预尼日尔政变吗?

西非的确有一些站在现代化门槛上的国家,比如尼日利亚、加纳,人口众多,人均gdp高于2000美元,而且也的确有主动维护非洲稳定的想法。

西共体决定启动地区常备部队 以应对尼日尔危机

这些国家目前最主要的动作,也就是把几个政变国家暂时开除西非共同体,并没有派兵干预的实际行动。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浅绿色为被取消资格的几内亚、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尼日尔四国

睡前消息578期分析过尼日尼亚政府的现状。这个国家最近的乐观局面,完全依赖于各民族、各地区的脆弱平衡。而尼日尔和尼日利亚有很多跨境民族,如果贸然出兵打击军政府,就算胜利,也可能增加尼日利亚的国内矛盾。尼日利亚实在承受不起任何内部分裂的风险。

当然军政府方面宣称的外部援助,也没有多靠谱。北面隔着沙漠,阿尔及利亚的确宣布要支持尼日尔,但这只是一个4500万人的国家,大多数领土是毫无价值的沙漠。阿尔及利亚的主要国策,始终是给邻国摩洛哥找麻烦。让他越过沙漠去支持另一个几千万人口的国家,完全超出了国力限度。

所以,短期内,尼日尔军政府应该会有一个稳定执政时期。但能不能对付极端宗教组织,能不能在人口爆炸之后维护国内秩序,还是个未知数。从人口和资源比例看,萨赫勒地区的大动荡恐怕迟早要来。尼日尔军队现在主动在政治上出头,替周边国家担起了战略预警任务,这未必不会让一些邻国轻松一点。

尼日尔政变之后,瓦格纳雇佣军和俄罗斯很快表示支持。他们在非洲想做什么?

前面我分析了尼日尔乃至整个萨赫勒地区城镇人口的心态。如果选择一个松散软弱的民选文官政府,在未来的动荡中,所有人都是猎物。如果把世俗快乐都卖给极端宗教组织,将来自己也未必能保住命。相对来说,选择强力军政府,好歹还有点盼头。

当地对瓦格纳的态度,和对军政府是一样的。如果雇佣军只是要钱,要黄金,要地盘,而不是像极端宗教组织一样要命、要灵魂,在这个世道就算厚道人了。而且瓦格纳来自俄罗斯,家里比较穷,收钱保平安的时候,要价还低一些,更接近于本地军人。所以军政府和瓦格纳能暂时结盟,共同控制国家。

从非洲历史看,新来的帝国主义,的确会表达一定的合作意愿。一旦有了稳定的地盘,就会把自己当统治者,无视本地居民的利益,这一点俄罗斯也不会例外。但俄罗斯现在海军力量已经被完全封死,只能偶尔派几架运输机,运一点轻武器,带一点黄金回去,想做强势帝国主义也很难。

至于瓦格纳雇佣军,更是早就和俄罗斯政府产生了隔阂,谁都愿意留在本地发财,而不是去乌克兰战场为普京尽忠。今年夏天普里戈津先是带兵进攻莫斯科,然后又在死在俄罗斯的天空上。这对普京来说是个坏消息,对非洲瓦格纳骨干来说,反而是好消息,以后再也不用犹豫要不要给普京卖命,肯定是优先把非洲当成家好好经营。

所以,对于萨赫勒地区来说,瓦格纳就是普通的雇佣军,有一定的攻坚能力。马里军政府和瓦格纳合作,已经抢回了几座城市,尼日尔军政府邀请瓦格纳完全可以理解。为了对法国示威,把俄罗斯国旗拿出来壮胆,更是可以理解的行为。

马里当前局势

法国撤退了,美国对尼日尔是什么立场?

稍微谴责一下,撤销了一部分援助,其他方面保持中立。

美国在尼日尔有1100驻军,机场跑道长1900米,可以降落重型运输机,如果美国认为瓦格纳驻军真的在执行俄罗斯的扩张战略,早就支持法国军队干掉军政府了,瓦格纳连运输机都落不下来。但从现在的局势看,美国首先觉得尼日尔的瓦格纳没什么威胁,其次也不认为自己和法国有共同利益,所以没必要出手。

美国对尼日尔的需求,主要就是地理位置,想找一个靠近非洲地理中心的地方,驻扎空军和无人机,随时监控非洲局势,保持快速干预能力。目前有消息说,美国主动把驻在尼日尔首都的军人抽出来,除了少数联络人员之外,都进入基地内部生活,这显然是对军政府表态,能相安无事就维持现状。

Al Arabiya.Net العربية.نت

US military resumes drone, crewed aircraft operations in post-coup Niger | News | Al JazeeraplayShow navigation menuplaysearchaj-logoaj-logoaj-logo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colored-outlinerss

法国外交官:美国在尼日尔问题上背叛我们,有这种盟友还要什么敌人 |西非|俄罗斯|华盛顿|总统巴祖姆_网易订阅

从历史来看,美国一向不尊重英法旧帝国殖民体系。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美国用做空英镑威胁英国,迫使英国退出埃及,为此宁可和苏联站在一起。50年代到60年代,很多英国殖民地的独立武装拿着美国枪打殖民者。

在美国统治者看来,英法这种出手硬抢的殖民手段太低级,要赚钱,起码也得让人发展一点像样的产业才行。法国在尼日尔的铀矿拿走了大多数利润,而且完全没有利用本地劳动力搞加工。自己没省下什么钱,也不能给本地人带来就业,活该被赶走。所以美国外交部门随便谴责一下军政府,暂时没别的动作。

看来军政府短期内不会被大国推翻。尼日尔和其他几个邻国的军政府,会给国家带来繁荣吗?

萨赫勒地区的军政府,唯一的正面价值,就是能暂时控制秩序,缓解一点人口爆炸的治安压力,在对抗极端宗教组织的时候积极一点。除此之外,对军政府抱有任何正面期望,比如反腐败,经济规划,民族和解,都属于想太多了。萨赫勒国家的问题数不过来,就算排除一切殖民主义的影响,这些国家还是在火山口里面挂着,而且看不到爬上来的希望。

比如说,很多人可能期待开采铀矿改变尼日尔经济。但如果希望铀矿产业带动本地社会,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延长产业链,扩大本地的加工规模。但现在尼日尔已经很缺水了,如果让加工厂占用水源,就必须毁掉很多图阿雷格人的绿洲和农场。

图阿雷格人是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属于传统北方不稳定因素的一部分,和任何中央政府都关系紧张。最近图阿雷格人已经表示了对民选政府的支持,真实意思当然是对军政府的警惕。尼日尔军政府夺权,一个潜在目标,可能就是抛弃过去的外交形象顾虑,用政治上不能公开说的方式,扫除一部分图阿雷格人的居民点。这必然又要制造新的动荡,给极端宗教组织创造机会。尼日尔军政府能不能利用好军政合一带来的暂时效率提升,我们还不知道。

随着铀矿开发,很多像这样的萨赫勒当地果园都会变成不毛之地

655期节目的主题是巴勒斯坦的加沙问题。当时我说,加沙地带是一个畸形的大监狱,靠自己的力量很难改变未来,而且也不能指望阿拉伯地区的所谓兄弟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和以色列一样,都是靠神话、靠封建秩序制造合法性的前现代腐败政权。它们的统治者也依赖帝国主义的支持,只期待加沙多死点人,给自己制造政治筹码,并不关心巴勒斯坦人过什么日子。只有整个阿拉伯地区的现代化革命,才可能改变加沙人的命运。

现在萨赫勒地区的大多数居民,处境并不比加沙人更好。也许活动空间大一点,但同样被沙漠、大海困住,完全被世界经济产业链甩开,只能看着人口爆炸性增长,用尽所有本地资源。对于他们来说,唯一的指望也是现代化转型,通过现代经济获得更多资源,也逐步降低生育率,缓冲几乎必然到来的大动荡。

萨赫勒地区有上亿人口,他们在世界上,乃至在非洲都只能算边缘地区。这一点还是和加沙居民完全一样。就算写科幻小说,我也很难想象萨赫勒地区靠自己完成现代化转型。在尼日利亚和埃及都很难应对粮食危机的时候,尼日尔人要想获得一点希望,努力不一定比祈祷更有用。

所以我完全理解尼日尔人把国家交给军官,把灵魂交给极端宗教组织,把孩子交给移民蛇头,因为他们的命运从来就不在自己手里,让别人去操心,没准还能创造奇迹。这可能是整个地球上最让人悲观的国家。

660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睡前消息编辑部的公众号持续更新,视频的文字内容随后发在“睡前人间”公众号,视频同步在微博“睡前视频基地”更新。我们周五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