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迁移至 vitepress,同步新内容(如高见)! 不过仍可访问旧版,但不会再有内容更新
x
Skip to content

【睡前消息276】地理游戏,-1-3财政靠罚款-是哪个县?

《地理游戏, “1/3财政靠罚款”是哪个县?》

简介:分析衰落的小县,介绍上海商业补充保险产品沪惠保。

封面:

1/3财政靠罚款

这样的县怎么办?

推送:新华社的《半月谈》说,北方有个山区县,本地财政收入的1/3靠交通罚款,这倒也不算稀奇。美国也有很多小城市乱停车要罚上百美元,甚至市政开支都靠罚款维护。但中国的“罚款县”,就算罚款乘以10,也应付不了本地开支的零头,还是要找中央政府补贴吃饭。这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能不能把这个县城直接取消掉?

另:“沪惠保”真香!

转发推送1:后半部分,马督工你改行卖保险了!

转发推送2:作为出身县城的小镇青年,马督工对小镇的态度一向很“恐怖”。

大家好,2021年5月18日星期二,欢迎收看276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4月中旬,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刊发了一篇北方某山区县的调研,全县每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亿多,交通违章罚款3000多万元,占了地方可用财力的1/3。

百度安全验证

《半月谈》的报道没有点名,督工你觉得这个县在哪里?

根据《半月谈》提供的信息,我们用排除法找一下。原文说了,这是个北方的山区县,而且没有通高速公路。网上的地理爱好者一直在统计不通高速公路的县,基本上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自治区。平原比较多的河北、山东、河南已经早就做到了每个县都有高速口。

百度百科-验证

山西,陕西,内蒙都是产煤大省,半月谈说这个县在运煤交通要道上,信息量不大。主要限制条件是 “每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亿多”。新华社记者写稿的时候,2020年的很多数据还没出来,估计用的是2019年数据。

交叉对比之后,山西沁县、浮山县、内蒙古的新巴尔虎左旗比较符合条件。

下一个条件是罚没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的1/3左右。看各县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决算报告,山西沁县2019年预计罚没收入3018万,预计年收入1.1亿;实际罚没收入2453万,占收入的22%。这很可能是新华社记者的数据来源。

《半月谈》记者引用了数字但不点名,可能也知道这不仅仅是个乱罚款的问题。之前一再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追问过,罚款总量不是个小数,要像税收一样交待去向,这样才能保证罚款用于公共利益。而且,原则上,收罚款,用罚款,应该是两条线运行,不能让罚款多的单位和地区得好处,否则必然有滥罚款的动机。沁县年初就算计好了,27%的本级收入要来自罚款,恐怕早就想好了这笔钱怎么花,执法标准必然也会跟着调整。从交警队到财政局,再到县政府,都要为这些罚款承担责任。

交通罚没收入不该是秘密-中国青年报

几千万的罚款就能占本级收入的27%,是不是说明沁县太穷?

的确,这个新闻反映出来的核心矛盾,是沁县本地的财政太薄弱,罚款3000万反而是次要矛盾了。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重庆律师韩德云提了一个提案:防止滥用“电子警察”,他引用了一个数字:2020年全国交通罚款总额3000亿左右,沁县占了万分之一。而中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应该说沁县罚款总量还不算太夸张。

根据过往的报道,2003年非典之前,沁县有18万人口,其中3万人在外打工;到了2019年,全县总人口为17.3万,已经进入了缓慢负增长状态。

5月13日,沁县官方网站公布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GDP32.86亿,其中20多亿是第三产业,实体经济方面,农业5.64亿,工业建筑业6.11亿,加起来都不到12亿。可是同一个报告显示,全年本地投资30亿,固定的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20.6亿,这说明投资订货基本都去了外地,对本地经济拉动非常有限。

http://www.qinxian.gov.cn/qxxgk/zfxxgk/zfxxgkml/jcxx/zfgzbg_1/202105/t20210513_2324662.html

这么多投资砸下去,地方经济还是没有亮点。现在确定的产业发展路线是有机食品、矿泉水、生态旅游,围绕当地特色的沁州黄小米、“沁州红”有机高粱搞宣传。这些产业支持几个农家乐没问题,对财政贡献只能说聊胜于无。

ÇßÏØÖ§Öù²úÒµÊÇʲô£¿_°Ù¶ÈÖªµÀ

所以罚款对本地非常重要。《半月谈》的调查报告提到,当地有干部表示,县里工业不发达、企业较少,“领导要钱就找交警”。

百度安全验证

当然也不要以为沁县政府每年只能花这1.2亿的收入,本地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的人数是6557人。今年预算中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就是1.69亿。

http://www.qinxian.gov.cn/qxxgk/zfxxgk/zfxxgkml/czzj/czyjs/202104/t20210428_2318577.html

财政报告显示,2020年沁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合计是17.65亿,其中16亿来自上级补助,1.4亿来自于债券转贷款。粗略地说,国家在一个每年实体经济规模不到12亿的地方,补助了超过16亿的资金。只是因为大多数资金都有指定的用途,地方领导才会格外关注比较灵活的本级收入,重视3000多万的罚款。

但是,沁县还不是财政矛盾最严重的地方。第222期节目我们谈过山西的人口小县机构改革运动,从河曲县和浮山县开始,发改局,科技局,商务局合并,农业局和水利局合并,逐步压缩县级机构。而沁县因为人口超过15万,还不在要压缩机构的县级单位名单里。可以想象,那些小县的问题只会更严重。

最近,陕西佛坪县就是因为人口少,上了新闻热点。佛坪户籍人口3.25万,2019年,常住人口3万零200。但是,这里毕竟是个县,基本的行政架构还是要有。全县行政编640个,事业编1554个。平均每14个人就有一个体制内就业人员。

222期节目提到过,宁夏曾经有个陶乐县,人口3.2万,2300多人吃财政饭,再加上几百临时工,和佛坪县的情况非常相似。但是陶乐县2004年撤掉了,佛坪县还在,所以成了新闻热点。

当年因为财政负担太重撤过陶乐县,为什么佛坪县这一类小县撤不掉呢?

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提案:《优化县级行政区划 推进经济一体化发展》她说:近年来随着乡镇和行政村的撤并,以及乡镇村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撤并小县条件已经成熟。因此建议对人口少于10万的内地小县先行合并试点。

李冬玉委员举了个例子:某县2019年常住人口3.02万,地方财政收入366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5亿元,财政供养人员6000余人。虽然没点名,但是这几个数字一列,很明显就是佛坪县。

佛坪县也不等点名,就开始反击,当地200余名退休老干部给汉中市和陕西省领导写联名信,标题是《不赞成政协委员李冬玉同志“关于10万人以下的县合并的建议”的建议》。可见干部群体是最主要的反对派。不过,多家媒体去佛坪县采访,当地人反映,考公务员是当地最好的就业方向,所以体制外的年轻人肯定也希望国家继续保持县级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给自己也留一条在本地拿编制的机会。毕竟当地每5个人就有一个吃财政饭,40%以上的劳动力都靠国家养着。

这些干部拿出来的反对理由,主要是佛坪县本来可以不这么穷。原话是:“小县有小县的价值。佛坪也不是一开始财政收入就下降到3000多万的。”过去佛坪县可以靠山吃山,现在在佛坪全县都被列入限制开发区域,两个有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428平方公里是完全禁止开发区域。石英厂、硅碳棒厂、伐木厂都关了,所以财政收入连年下降,2018年的时候,全县财政总收入还有7200万。

http://www.foping.gov.cn/fpxzf/czsz/202010/42bacb81e9374eafbf0747009e284184.shtml

这个逻辑貌似合理,佛坪县为国家付出了代价,所以国家要维持拨款,作为补偿。但实际上,国家福利的承受对象是人,不是机构。就算撤掉了佛坪县,国家也不可能减少扶贫款,压缩教师工资,甚至体制内有编制的人也不会因此丢掉工作,只是换个地方上班。

所谓撤县地方利益受损失,真正的损失是本地干部失去了一个熟悉的县级单位,以后不能抱团取暖,升迁空间受到影响。现在国家每年把七八亿资金投到基本不搞生产的山里,再从山外运来物资兑换这笔资金,维持县城人口的生存。本地干部那点小心思,实在不是国家继续折腾下去的理由。

其实1958年,佛坪县就因为人口稀少、交通不便被撤销过。睡前消息第二期,也介绍过黑龙江伊春市因为矿山和林业收缩,撤掉了7个县级编制。第156期节目,分析镇安县中学问题的时候,我就说,镇安县30万人,有10万人在外打工,镇安人已经用脚抛弃了镇安县。国家就不应该允许当地政府借钱在山里大搞建设。就算不撤销县城,也应该把新建的大型教育园区搬到山外。现在佛坪县,还有秦岭里4万人的留坝县已经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不如借着这个机会撤掉。

另外,既然秦岭小县财政紧张的原因是生态保护,就没有理由把这么多人养在山里制造生态压力,再额外花一笔钱减少对大熊猫保护区的影响。现在很多地方,随着封山育林和人口自发外迁,都出现了野生动物和人争夺生存空间的现象。上个月黑龙江省密山市有野生东北虎威胁人身安全,5月8日,河北石家庄市井陉县野猪进村,咬伤两个人。

石家庄一野猪闯进村庄连续袭击3人,其中2人受伤_核桃园村

5月12日,齐齐哈尔龙沙区,距离市区只有七八公里的地方出现了小型狼群。

齐齐哈尔疑有四只野狼出没,林草局:及时躲避,不要伤害它们_直击现场_澎湃新闻-The Paper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通报“狼出没”:符合狼的体征和捕食习性|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_新浪新闻

之前的5月10日,四川理塘县一个村长上山巡视,被野猪咬死了。

四川理塘一村支书巡山遭野猪攻击遇难,同事:右腿和臀部三处被咬伤_土登

这些事件说明,在人口自发外迁的地区,很难兼顾人身安全和野生动物保护,还不如逐步减少偏远地区的行政建制,把人集中到城市里。同样的财政补贴,我们可以让人和野生动物都过得更好。

4月27日,上海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正式上线销售。

百度安全验证

根据首席承保商太平洋保险公司的数据,到截稿前,沪惠保参保人数超过500万。督工你怎么看待这种保险?

百度安全验证

这可能是最近半个月上海最重要的新闻。

http://ybj.sh.gov.cn/gfxwj/20210427/c5443c7492234e8fb9b21152ae79cf4e.html

从全国来看,沪惠宝并不是全国最早一批普惠型补充医保。南京市的“惠民保”从2019年就开始试点。

百度安全验证

现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区都有普惠型补充医保。大多数以行政市为单位,山东湖北还有全省通用的保险产品。从价格来看,这些补充保险基本都是每年几十元到一百出头,保障内容和赔付条件与沪惠保也大同小异。但不同的是,沪惠保的参保人数惊人。同样是一线城市,北京的普惠型医保产品“京惠保”,价格更低,保障内容也差不多,但参保人数只有不到百万。

为什么上海人这么喜欢买补充保险呢?

作为保险产品,沪惠宝产品的质量的确不错,首先是购买门槛低,手续简单。任何人只要在2021年6月前参加上海基本医保,无论是职工医保,还是城乡居民医保。都可以交115元参保。不查既往病史,收费也不区分年龄。打开支付宝或者微信搜索沪惠保,就能瞬间参加。

沪惠宝的赔付项目分为三部分。首先是自费住院费用,住院期间的药品、检查费用和手术材料费都可以报销,但有2万元的起赔线,上限100万。

其次是可以报销一批疗效显著,但因为价格太贵,基本医保没有列入的药品,现在的目录里有21种特定高额药品,基本上都是针对癌症,0元起赔,上限也是100万。

最后,如果万一患癌需要放疗,沪惠宝还能支付质子、重离子疗法费用,上限30万。这是近年刚开始推广的肿瘤疗法,除了贵之外没有别的缺点,现在也纳入保险了。

和完全市场化的高端商业医保相比,沪惠宝在免赔额度、赔付比例、高额药品种类方面,还有一定差距。都还有一定差距。但对年龄偏大,健康状况一般的人群来说,沪惠宝仍然是目前市场上投保条件最宽松,同时保障程度也最高的大病医保。

尤其是曾有过重症病史的人,往往会被其它商业医保拒绝,或者交了钱也会说你隐瞒身体状况,不赔。这部分人能有一份大病医保,算是不错的福利。

至于那些年轻、健康的人群来说,沪惠宝的好处相对较少,但是性价比也不比商业医保差。我随便选一个国内主流医保产品做例子,同等条件下,哪怕在缴费最低的20岁年龄层,商业医保价格也是惠民型医保的两倍以上。其他年龄层的差距是4到8倍。

恐怕没有哪个大病保险,说自己提供的安全保障超过沪惠宝两三倍。

另外,商业医保往往在续保条件上玩花样,等于强行给自己的服务打折。目前市场上有几个承诺续保五六年的商业医保,已经可以把续保年限当最重要的卖点。了。其他保险产品,基本上都在合同续保条款上埋了地雷。经常以取消整个保险产品的方式,打断续保周期。

出事了!说好保证续保的百万医疗险,变天了?(内附2021最新大病保障产品清单) - 知乎

今年1月,银保监会不得不发布通知。严令所有保险公司必须明确通知消费者,短期健康保险不可能无条件续保。可见之前保险公司基本都利用这个条款在占便宜,甩包袱。

百度安全验证

相比之下,普惠型医保虽然是商业产品,理论上说政府不会兜底,但在“政府指导”背景下,卖保险的时候不问病史,它的续保条件肯定也不会太严格。所以,在上海市政府宣传之下,现在已经500多万人投保,预计6月底截止之前,怎么也得有六七百万,占上海符合购买条件的三分之一以上。

最后结果,上海符合沪惠宝购买条件的有1900万人,并且还是一个老龄人口比例很高的地区,到上周已经有超过500万人参保。还有很多人还在了解和观望,在6月底截止前,肯定还会有更多投保者加入。

上海市政府既然希望沪惠宝能照顾普通人福利,为什么不直接加强基本医保体系,而是要另设普惠型的补充商业医保呢?

在现代社会,大额医疗开支是最常见的人员和家庭返贫原因。中国大陆在普及基本医保制度后,全社会都希望能进一步享受大病保险。

第170期节目分析过,现有的基本医保基金虽然一直保持着结余,但比例已经在逐年下降。随着人口逐步老龄化,随着劳动人口减少,现有的收付制度一定会导致医保基金不够花。如果直接加入大病保险,医保基金必然很快亏损,面临到底是保大病还是保基本医疗的选择。

现在把大病医保以商业项目的名义单独推出,单独调整收费标准、赔率就比较灵活了。就算不能增加总的医保投入,就算在最坏的情况下周转出问题,起码到时候也有个明确亏损边界,不至于让普通医保和大病医保相互争夺资金。

从长远来看,全国的社保和普通医保是迟早要打通的。但是普惠型大病医保由不同地方政府分别组织,互相之间完全独立,资金和受保人群也完全隔离。这等于几十个项目同时进行试验,即使有一两个出了问题,影响范围也有限,比较容易补救。

另外,自愿投保原则也减轻了政府的动员压力,通过低门槛、低价格,把大病医保需求最强的一批人筛选出来加入保险。其他人如果自己不加入,出事的时候后悔,起码不会增加政府压力。所以政府一方面提供了性价比不错的福利,另一方面坚持说这是商业保险,自愿购买。

听上去普惠型商业医保非常好,沪惠保能一直保持现在的性价比吗?

只要是事实上的福利,必然有个谁出钱的问题。保险产品要正常运行,就必须有足够大的购买基数,分散赔付风险。现在沪惠保虽然已经有500万人参加,但最大的问题,还是投保人数不够多。

根据媒体报道,现在上海投保率不到三分之一,在已经参加沪惠宝的人群当中,51到80岁占总投保人数的比例超过了40%。

“沪惠保”上线31小时参保人数破200万,平均参保年龄46岁

中老年人对自己身体的信心没那么足,会认识到普惠型医保的性价比真的很高。但大多数年轻人,哪怕处于明显的亚健康状态,也很少有人认真考虑未来一年里得大病的可能性。所以购买动力比较差。如果没有年轻人广泛投保,压低赔付比例,过几年保费必然会提高,降低性价比。我们必须给年轻人一个加入保险的理由。

保险本身是一种控制未来风险的手段,人们总是对近期的预测较有信心,对久远的未来缺乏把握。对个人健康状况的预估也是如此。现在马前卒工作室没有保险专业人士,不过年轻人比较多,从他们的角度看,如果惠民保的期限不是一年一续,而是可以按相同,或者差不多的价格,一个合同直接签五年、十年,我估计保险的吸引力会比较大,会有更多年轻人加入。

另外,既然惠民保还是以商业产品模式运作,也应该在坚持公益性的原则下,尽量顺应商业规律。不同年龄层健康风险客观上有明显差异,没有必要一定坚持完全一致的投保价格。不问既往病史已经是很大的福利了,只要保住这一条,收费方面依照年龄,设计一定的价格差异,可以更公平分配权利义务,减少部分年轻投保者的吃亏情绪,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保险。

不过,这些推测都是未来的事情,今年的沪惠保要为将来的推广做宣传,条件肯定是相对最优惠的年份之一,希望上海的观众不要错过六月之前的购买机会。

督工,这么说,沪惠保早买一年,就多享受一年的额外社会福利,咱们工作室是不是都应该买?

节目一结束,咱们每人买一份,工作室报销。但我希望下一期节目不要分析太贵的商品,否则我夸几句,你就建议买,赚这点广告费不一定够。好,276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我们周五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