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迁移至 vitepress,同步新内容(如高见)! 不过仍可访问旧版,但不会再有内容更新
x
Skip to content

【睡前消息415】业主众筹20亿修地铁,不能当笑话看

点击下图观看视频

大家好,2022年4月5日星期二,欢迎收看第415期睡前消息,我还是被封在上海办公室里面,所以还是拿手机录音,继续和大家分享近期资讯。上一期节目,我的手机靠着电脑机箱,旁边吹着空调,所以杂音比较多。还有的观众说我上一期语速太快,这一期我都调整一下。

2月份,杭州房产市场传出一条新闻,万科大溪谷小区的业主提出一条建议,由本小区住户众筹资金,延长4公里的地铁线路,把地铁站设到小区门前。有些业主做出计算,小区一共3450套房子,每套房子出50万,就是17亿。再让其他受益小区也出点钱,筹集20亿资金很正常。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VUFOS810514BQQH.html

大多数媒体登载这条新闻的时候,都使用了调侃的语气,认为这些业主纯粹异想天开,怎么可能普通居民的想法可以改变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但是,我过去就是路桥工程师,基础设施建设,设计之前本来就是要去问当地居民意见的。虽然不是所有居民的意见都要采纳,但那些愿意出钱,愿意承担一部分基建成本的居民意见,肯定更值得考虑。我认为这条新闻不是笑话,而是一条非常有时代意义的消息。

如果只以建筑成本计算,中国现在的工薪阶层没有买不起房子的。只要地质条件不太差,每平米3000块钱,基本上可以满足一切公寓楼的需求。但是,房价上叠加了地价,在杭州这种城市,土地价值可能会占到房价的90%甚至更高。

所谓土地价值,就是基础设施提供的便利。这其中有一些隐形的政策便利,比如说上一期节目我提到,教育部要求全国落实中考1:1分流政策,但是北京就可以公开宣布,保证70%的人读高中,这是北京房价高于周边地区的原因之一。但是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基础设施主要还是花钱就能买到的设施和服务,比如说地铁、公交车、商业中心和高质量的中小学。

这些设施能提高生活质量,或者让居民接近工作机会,可以比较准确换算成经济价值,所以每个小区都有比较稳定的基准房价。政府高价拍卖土地,很大程度上上就是回收基础建设成本,筹集开发新区的资金。从开发土地的角度说,政府在和普通人做生意,甚至会直接成立企业化的土地开发公司来做生意;那反过来的逻辑也成立的,应该允许普通人拿出钱和政府谈判,希望提高本地的基建水平,这是非常诚恳的诉求。

不过,在当前的体制下,我知道微信群众筹只是一句玩笑话。就算把地铁修过来,给每套房子带来的房价上涨超过50万,几个普通业主也不太可能取得所有人的信任,更不可能要求所有人按统一标准交钱。这其中的交易成本太大了,信任门槛也太高。

经济上有合理性的方案,被交易成本直接否决,说明社会需要探讨制度性问题,看看怎么降低交易成本。

这里最大的问题,就是哪怕绝大多数业主同意交钱,也不能做出统一出钱的决议,更没有可靠的机构出来管理资金,甚至没人能说清楚,这50万众筹款算是什么钱,所以业主的资金不能变成政府的建设经费。

今天能联系到静静了,我请她读一段宪法。

第一百一十一条 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宪法这一条有两个重要信息。

首先,居民委员会是“自治组织”。其次,“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居民委员会的合理权限。

所以,理论上说,小区业主可以先要求组建居民委员会,然后通过民主程序,用居委会的权限提出基建方案。然后向居民征税,和区政府讨论规划,和地铁公司谈判,提高本地区的基建水平。宪法并没有说居民委员会能征税,但也没有否决这项权力。从法理上说,法无禁止皆可为,只要通过民主程序就好。从先例来说,城市居民委员会对应农村的行政村,而行政村是可以通过村民众筹资金来修路架桥的。所以我觉得可以借着房地产税开征的时候讨论一下,看看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应该怎么落实宪法规定的“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权限。

现在经济形势不好,407期介绍了财政部的表态,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但房产税早晚要来,推迟几个月,正好仔细考虑房地产税用在什么地方。过去各部门对房地产税的性质做过定性,房地产税是地方税。但是“地方”是哪一级的地方,没有明确规定。我们可以合理预计,城市各级地方政府都应该得到一些房产税,因为每一级政府都要承担一定的基础建设职能。

比如说市政府要制定总体规划,划分功能区,确定主干道和地铁走向,预留电力走廊空间,还要管理水利。但是到了区和县级市一级,政府也要控制一些规划细节,合理配置中小学和医院。这些操作都会影响房子的使用价值,所以市政府和区政府都有资格拿一部分房产税。

再下面的街道和居委会能不能拿房产税,这是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很多居委会也覆盖几万人口,辖区内覆盖的资产价值有几百亿,比国外很多城市甚至基层行政区都要更大。这样的群体,要求自己出钱,修改局部的基础建设规划,似乎也不是完全不合理。

说修地铁,大家可能觉得有点冲击常识,但如果他们自己出钱修个学校,普通人应该就觉得很正常了。毕竟这和村里自己雇民办老师开学校没啥区别。但从城市建设投资的角度说,学校和地铁都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不应该厚此薄彼。

所以我认为房产税试点应该同时在中国多个城市搞试点,充分考虑基层利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自己的创造性。试好了,尽早全国推广。

回到这次杭州众筹修地铁事件,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主张出钱的业主,主要考虑的并不是使用便利,而是提高房产价值。换句话说,他们愿意出钱提高本地区的基础设施,目的是资产增值,尽快变现。越是想离开本地的业主,越有建设需求。这就像快到任期的官员搞工程刷政绩,虽然也是做好事,但容易急功近利,忽略工程后续的维护和使用成本。所以,更好的选择是本地住户稳定出钱,提供可预期的基础建设经费,再通过民主程序监督经费的使用。所以,我希望房产税早点来,尽早结束这种政府和业主都急于变现的地产经营模式。

之前我说过房地产税相对土地财政的好处。这里我再简单说一下。卖地财政,政府拿到的是最新一块土地的出让金,但是,要支付这一块土地的基建成本,还要维护之前所有已经卖出地块的基础设施维护成本。在卖地财政下,政府的土地经营就像一条贪吃蛇,总是由新增的头部来带动越来越长的尾巴。所以,每块新卖掉的土地,价格都要比上一块高,否则土地财政就要崩盘。

但是,保证新卖掉的土地价值高,前提是整个城市所有地块的房价都要涨,否则买家不会来买新地块。结果就是已经买房的人,从资产泡沫中得到好处,没买房的人很难上车。政府财政紧张,也会限制一部分已经发出的福利,比如说很多城市就限制,学区房面积必须大于一定的数量,否则不许上学。这是因为政府没有从之前其他地块的房产上涨得到好处。

房产税的优点,是同时向所有地块收税,按房价比例收税,支付基建成本,同时也灵活地让各地块居民选择自己的基建水平。喜欢高水平的,可以到高税率、高房价地区去住。喜欢低水平的,可以到低税率地区去住,但享受到的便利也少。政府反过来根据房地产税的征税额度确定土地价格,搞建设的开发成本也更明确。这些内容我在2019年第38期节目就说过,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回顾。

接下来说几条刚刚发生的房产相关新闻。

4月1日,浙江衢州市宣布,取消一切新房限购限售政策,有钱就可以到衢州买房子,像任何普通商品一样买。仿佛回到了21世纪初。

4月2日,河北秦皇岛也废止了之前的限购政策,理由说的非常赤裸裸:“文件规定的政策已经不适应当前我市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

4月4号,河北省和石家庄市的各个官方账号一起转发石家庄市人口情况解读。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9132372818937192&wfr=spider&for=pc

之所以关注石家庄人口情况,是因为2021年的统计公报显示,石家庄2021年总人口,比上一年下降了3.68万。这是哈尔滨之外,第二个人口下降的省会城市。数据引发了恐慌,震荡了房地产市场,所以官方不得不出来做一个解释。

石家庄市请的统计专家说,人口减少是统计口径问题,不能证明石家庄市人口减少。另外,石家庄市城镇人口还在增加,劳动年龄人口还在提高,中心城区户籍人口增加,大家没必要恐慌。

衢州是经济强省的弱势城市,石家庄是经济弱省的强势城市,而秦皇岛是旅游城市,吸引了一部分东北外迁人口,东北大学都在秦皇岛设了校区。这样三个城市,都出现了人口和房产问题,说明中国大多数年轻人都已经进入城市,不能再指望城市化趋势给房地产续命。土地财政危机正在从三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蔓延,如果没有金融大放水,很快就只有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值得投资了。

所以,财政压力越大,中国越是应该早一点砍断土地财政的贪吃蛇游戏,尽快转入房地产税阶段。

2020年10月,睡前消息182期分析了台湾省增加后备战斗力量的新闻,每年召集起来训练的后备兵力,将从12万增加到26万,支撑的后备旅数量从7个增加到12个。

当时我们说,20世纪初的台湾,还对自身的经济有信心,期待在海空军装备方面保持优势,用军队质量抵消数量的不足,保持战略平衡。自从解放军空军全面换装三代战斗机,台湾就不再期待靠自己的财政,维持一支和大陆实力平衡的高科技军队了。所以反而要重新扩大陆军,采取了务实的“拖时间”战略,一切的目标不再是破坏解放军登陆能力,而是等到美国来救援。所以建军重点重新转向陆军。这些新建的后备旅,机动能力不足,主要是塞在沿海工事和城镇,用来拖延时间。而那些原有的机械化部队,主要作为预备队,反击重点突破的滩头,避免被快速突破。

182期,我们的观点是,后备士兵主要训练基本操作和射击,在现代化战争用途不大,台湾方面如果真打算加强军备,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现在随着乌克兰战争局势的推进,当初的想法可能要改一改了。最近的事实证明,依托大量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动员部队,只要有少量重火力掩护,就能顶住攻击一方的轻装部队,尤其是能顶住徒步作战为主的空降兵。如果放弃了料敌从宽的原则,凭侥幸心理搞战略投机,用对方心理崩溃的前提来规划胜利,结果是很惨的。

182期我们还说,短期内台湾地区恢复征兵制,可能性很小。但是,台湾方面显然敏锐地吸取了乌克兰战争的经验教训。3月底,台湾民进党当局通过媒体放出风声,将恢复一年征兵制,至少增加4.7万人的编制,主要是充实作战一线步兵。

https://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22_03_28_632217.shtml

再看从182期节目以来台湾的军购。最重要的几项,可能并不是那些看着高大上的飞机导弹,而是台湾方面开始认真地改良陆军,尤其是步兵作战能力。

比如说,台湾买了40辆M109A6自行榴弹炮,这在城市和植被密度高的地方,是很重要的支援武器,对空降和渡海部队威胁很大。2022年,台湾会收到400套最新的标枪反坦克导弹。最近台湾还会拿到154个通讯节点的野战通讯系统。

从乌克兰战争来看,信息化对部队战斗力的影响,可能比飞机坦克还要重要。乌克兰军队得到北约的部分情报支持,可以用老式导弹消灭俄国的登陆舰,用轻步兵小队把俄国重装部队推回去。台湾这套野战通讯系统,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和美军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既能利用美国提供的情报,也可以反过来给美国飞机和导弹提供数据,绝对不能小看。

https://www.sohu.com/a/481508045_115479

总的来说,“料敌从宽”是一切胜利的前提。182期节目,我们对台湾新增5个预备役旅的评价不高。但还是说:既然台湾已经被美国战略绑架,我们就不能把这次扩军当笑话,必须假设总共十几个预备旅会在战时快速成军,进入滩头工事顽抗到底。现在台湾很务实,买了这么多能增强普通陆军战斗力的军事物资,解放军如果还想对台湾军事力量构成有效威慑,也必须严肃研究乌克兰反侵略战争的经验教训,认真考虑为什么俄罗斯没能打下基辅,反而给乌克兰足够的时间训练新部队。

2020年的第61期节目,我提到天津的经济规模已经支撑不起前排985大学的发展,迫使天津大学到福州建校区,学习了哈工大到深圳建校区的榜样。福州市也用实际行动欢迎了天津大学,做了 60亿的预算。

第61期节目还提到,就在天津大学做出切块搬家决定之后不就,国务院发出文件,要支持中西部地区稳定人才队伍,禁止发达地区片面通过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特别不许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挖人才。

当时我说,文件精神也许是好的,但如果我是文件里面提到的中西部人才,第一反应是国家不喜欢我们加薪,科研士气恐怕会受影响。文件应该影响不了大学往东南走。

今年3月份的消息,天津大学福州国际校区项目进展顺利,6月份可以建成,准备9月份招生。今年天津大学的新生,一部分可能要在福州读书了。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VK1P0CL0518RQOD.html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向东南移动的规律,不仅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在东南地区内部也适用。3月30日,设在南京的东南大学宣布,无锡分校改名无锡校区,升级成东南大学的正式组成部分。南京虽然是江苏省会,但人均GDP和增长率都和无锡、苏州有明显差距,所以大学也要分期分批向经济发达地区移动。在东南大学都要东南飞的年代,希望教育部门能看清楚大学搬家的经济原因,不要指望能靠一份文件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411710

最后,作为一个被封在办公室的人,我例行分享一下上海防疫情况。从上期节目到现在,我又做了一次核酸,但没有任何机构给我发生活物资。但也不能说我没有得到任何防疫物资。楼下保安大叔给了我一盒连花清瘟胶囊,说是政府发的。眼下我冰箱里的食物还够吃几天,还是靠锻炼来抵抗疫情吧。

415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文字内容随后会发在睡前消息编辑部公众号。如果你喜欢睡前消息的内容,请用各种方式帮我们转发。我们周五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