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迁移至 vitepress,同步新内容(如高见)! 不过仍可访问旧版,但不会再有内容更新
x
Skip to content

【睡前消息653】拜登特朗普都支持,罢工还是很难赢

大家好,2023年10月8日星期日,欢迎收看653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9月15号,美国汽车工人工会UAW和通用、福特、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三大车企的谈判破裂,宣布正式罢工。这是本世纪以来美国最大的罢工,也是UAW第一次同时对三大车企发起罢工。为什么矛盾会激化到这个地步?

国内媒体报道美国UAW工会罢工,往往把涨薪40%说成主要矛盾。但如果算总账,这只是工会谈判条件的一小部分,工会真正的诉求,是新账旧账一起算,给会员要一份终身的安全感。几个月前谈判刚开始,外界就预测双方不会快速妥协,多半要进入罢工阶段。因为大多数UAW会员认为2008年和汽车公司达成的协议很屈辱,让工人受了15年的压迫,必须搞一场大罢工,让汽车公司知道自己的厉害。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本土车企也差点死绝了。2009年通用、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福特也到了破产边缘。当时为了拯救本土三大车企,美国政府亲自出面,财政直接掏钱,给通用、克莱斯勒注入了几百亿美元的流动资金,同时,政府召集所有利益相关方开会,讨论三大车企重组方案。

工会当然不会轻易让步,但是工会也知道,2008的危机是百年不遇的危机,真的可能把企业弄死。如果汽车公司破产,工会再强势,也不能无中生有创造高薪工作。所以UAW工会做出了巨大让步。包括大幅降薪,缩短假期,取消一部分优厚的养老金和医保,放弃就业保障,允许公司区别发放职工福利。这些让步减轻了车企的负担,帮助美国本土汽车行业活到危机之后。到了2020年,因为北美汽车供应紧张和通胀推高物价,三大汽车公司的的收入和利润达到历史新记录。

从工人的角度说,商品供应紧张,通胀推高物价,都是坏消息,因为工资和福利标准还是2008年危机时期定的,实际的购买力反而在下降。所以,工会不仅提出涨薪40%对抗通胀的要求,还把2008年所有的让步都加倍,塞进新的谈判条件。

另外,工会管理层也需要强硬的条件证明自己有资格代表工人。之前汽车工人盛传UAW高层与企业管理方暗中勾结,表面上代表工人谈判,实际故意降低条件,出卖普通工人的利益。双方勾结的证据虽然不可靠,但过去几年,UAW高层在其他方面暴露了严重的腐败问题,导致工人越来越不信任工会管理层,威胁要退出工会。

过去UAW的选举制度模仿美国大选,用选举团间接选举,这有利于现任团队发挥个人关系拉票。自从建立以来,UAW的核心领导层就属于同一个小圈子。到了2022年,因为大批会员表示要退出工会,UAW被迫同意修改规则,改成直选。

今年1月,直选推出了一批强硬派的新人,但原有的工会干部也保留了一部分席位。14个最高委员,原来的领导团队占了6个。这就像国家一样,内部矛盾激烈,就会想着对外发动战争,缓解内部压力。新选上来的领导层和老干部都需要证明自己更代表工人利益,所以提出空前强硬的条件,要求三大汽车公司接受。

从外部环境看,美国的政治气氛也有利于工会漫天要价。最近两次大选,两党的基本盘都比较稳定,胜负点在于少数几个摇摆州;而少数摇摆选民又决定了摇摆州的选票归属。这批选民正好包含很多蓝领选民,包含了很多UAW会员,所以两党政客都不想得罪工会。在UAW正式宣布罢工之后,特朗普和拜登都宣布支持工会。敢于公开支持三大车企的知名人物,只有马斯克这种纯粹的企业家。所以工会可以无视社会影响,发动全面罢工。

回到汽车话题,督工你认为三大汽车公司会妥协吗?

在涨薪方面可能会妥协。

UAW的初始诉求是立即提高20%基本工资,然后未来四年里再提高20%。过去十几年,美国本土汽车工人的基本工资一直停滞,最近又遇到了物价上涨,40%的涨薪诉求再让汽车公司稍微还点价,就不算过分。

但这在工会诉求中,是最不重要的内容。其他的福利条款,三大公司几乎不可能答应,但工会也怕回去被当工贼推翻,所以必须坚持自己的诉求,这次罢工恐怕还要拖很久。目前来看,工会最后如果拖不下去,拿涨薪当一个台阶收场,是可能性比较大的结果。

三大汽车公司愿意谈涨薪,但坚决不谈长期福利,原因和2008年一样,答应了必然要死。区别只是2008年可能被经济危机一波打死,现在承诺长期福利是慢慢拖死。

通用汽车给UAW的还价条件

2009年谈判之后,三大汽车公司把员工分为两类,一类是2007年前雇佣的老员工,称为“顶级”(top-tier)工人,享受较高的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另一类直译是“预备升级”(in progression)工人,中文媒体往往翻译成“临时工”。但这批人也可能签订长期合同,只是待遇明显更低。如果一定要用中国的语境来翻译,可以把三大汽车公司的雇员称为“上等工人”和“外包民工”。

美国媒体已经搞到了一部分劳务合同数据。在通用汽车公司,典型的装配工岗位,“上等工人”不包括福利和保险的平均工资,是每小时33美元,而“外包民工”的时薪起步17美元,八年后才能达到28美元。至于其他待遇,“外包民工”没有年度分红,没有退休金,医保更差,并且自付比例更高。所以“外包民工”的斗争精神明显更强,更支持新当选的UAW强硬派。

UAW新领导层也发现了,如果不提高“外包民工”的待遇,谈判的时候很难提高整体待遇。这次找三大公司算旧账,工会就要求全部“外包民工”一律升级,变成有编制的“上等工人”。

不过UAW的大多数会员已经是“上等工人”了,工会必须给他们更多的福利增量,才能发起全面罢工。所以工会要求全面恢复2009年以前的福利和保障,包括固定的福利养老金,跟随通胀自动调整的工资及待遇。

在高利率高通胀时代,上面这些条件虽然很夸张,也不是不能谈,真正卡死谈判的条款,是工会要求“确保新投资”。这个词充满了美国式的修辞风格,国内媒体不太重视。但在三大汽车公司的股东看来,宁可破产也不能答应。

所谓“确保新投资”,实际内容恰好反过来,是“不许停止投资”,工会要干预企业决策,对转移、关闭、新建工厂和生产线的决策拥有否决权。从直接效果来说,这是禁止企业减少雇佣岗位;从宏观角度来看,这是工人拒绝接受产业竞争的威胁,要求资产阶级掏钱造一堵防火墙,把新技术的压力挡在外面。但在产业快速升级的年代,资本家如果想跟上产业升级,家里也没有余钱可以发福利。

过去几年,大多数人都低估了电力汽车普及的速度。今年上半年,电车销售量已经超过国内新车市场的三分之一。美国市场也只是慢中国半步。包括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在内,整个行业都必须准备转型。

从目前已经成型的生产线来看,电动汽车取代传统燃油车,不仅是因为省下了燃料费用,还因为电动汽车的零件更少,生产过程更自动化,节约制造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是吸引力,对汽车工人来说就是下岗通知书。行业内估计,因为汽车产业转型,未来几年,美国可能会减少7.5万个工作岗位。在极端情况下,到2030年,整个北美汽车产业链减少50万岗位。

电动汽车与燃油车比,生产和维修都有明显区别。产业工人如果下岗,很难利用自己的技术找到同水平的工作。理论上说,他们可以重新接受培训,但大多数人成年后都不太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汽车工人是很抵触产业升级的。

所以,UAW工会提出“确保新投资”条款,要求三大汽车管理层作出保证,无论企业怎样转型,都要无条件保证国内工作岗位的数量和质量。

三大汽车公司当然不能放弃产业升级,而且他们认为现有的工资已经不低了,起码超过美国制造业和汽车产业的平均水平。按第三方研究报告,三大汽车公司典型蓝领工人的劳动力成本,福利和各种待遇都算上,平均每小时65美元,而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比如其他国家车企在美国的工厂,比如特斯拉的新能源车工厂,只有45到50美元。

超额待遇当然是UAW工会斗争的结果。从工会的角度说,过去能争取高待遇,今后当然也不能放松。但从企业的视角来看,工会进不了丰田、现代、特斯拉的工厂,只能盯着本土三大公司薅羊毛,实际上是不给本土企业留活路。

历史上,三大汽车公司因为UAW会员的超高工资和福利破产过一次,这次UAW又想要全面提高福利,肯定会受到强烈抵制。初步核算,UAW的福利要求折算到成本,未来四年就要花差不多1000亿。这笔钱先不说能不能给,就算愿意给,也只能通过产业升级赚出来。但UAW还想拥有投资否决权,阻止一切可能影响现有岗位的变化,三大汽车公司无论如何不能接受。

现在资本家有充足的经济理由拒绝工会的诉求,而工会对内、对外都有政治上的依仗,也不能轻易退步,所以谈判必然进入全面罢工阶段。到底谁输谁赢,要等到累积的损失足够大之后才能知道。

劳资双方都提出了对方不可能接受的条件,美国汽车行业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前几年中国互联网流行一句话,所有的愤怒背后,都是对现实的无能为力。美国汽车行业的愤怒也一样,无论工会还是资本家,都解决不了美国普通制造业竞争力下降的问题,所以向左向右都是错。

美国媒体和政治人物普遍同情汽车工人,原因是他们的社会地位的确在下降。过去造汽车的工人,自己开着耗油量最高的皮卡,享受郊区小镇的安定生活,一个人工作全家都衣食无忧。这种日子已经消失了,不仅在绝对水平上消失了,相对水平更保持不住。

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最新数据。全美私营非农就业人口,刚刚过去的8月平均时薪是33.82美元。而制造业平均时薪32.61美元,低于平均水平,不如采矿、建筑业,也低于服务行业。

汽车制造业所在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大类还不错,平均时薪37.64美元,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也高于全国总平均数。但这个数据是被航空航天产业拉高的。新兴的航空航天制造业的时薪超过50美元,而“机动车辆及零部件”行业,平均时薪只有32.4美元。至于“车身制造”“零部件制造”“电子电气设备制造”,这些传统行业的平均时薪更低,还不到30美元。

一般认为,没有危险的低技术工作对应社会工资水平的下限,比如说售货员,校车司机、旅馆服务员。现在一线汽车工人的收入已经快碰到下限了,只是因为每天工作时间更长,才提高了总收入。就这样,工作岗位还在不断离开美国,搬到其他国家。三大汽车公司的工人有工会,收入高一些,但也因此更恐惧变化,所以提前发起了强硬的谈判。

大多数国家遇到岗位流失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货币贬值,降低实际工资,把工作抢回来。但美国没有这个选项,因为美元才是美国现在最重要的出口商品,美国必须保证美元币值的强势,至少也要保证相对稳定。所以,美国的实际工资只要加上去,就没有相对其他国家下降的选项。这是享受铸币税的经济代价。

二战之前,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美国的实体经济兴旺发达。二战后,或者说70年代之后,美元信用货币取代英镑黄金,成为主要的世界交易工具,美国的制造业相对地位就一路下滑,不断把市场让给其他新兴工业国。三大汽车公司本来在国内已经没有同档次对手了,最后还是走投无路,要政府来援助。这其中当然有工会的压力,但最主要的压力,还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同行。

但也不要因此下定论说美国在快速衰落。因为铸币税换来的不止是消费品,还有其他国家消耗劳动力制造的工业物资,美国通过超前的科研能力组合这些物资,还能做出很多惊人的工程创新,支持几千万最先进的人口进行高效劳动,在一代人的时间内,美国还会继续引领世界进步。从国家层面看,美国最近几十年,遇到的唯一挑战只是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对其他国家的优势反而在扩大。

美国经济占全球GDP比重

中国经济占全球GDP比重

我读大学的时候,2000年左右,参考消息分析世界经济,必然是“美、欧”平行排列,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和人均生产能力和美国差不多,甚至还有压过美国的趋势。一直到2008年,美国人均GDP4.86万美元,英国4.74万,德国4.56万,发达的欧洲国家还是和美国持平。但到去年、2022年,美国人均GDP7.64万美元,德国还是4.84万,英国更是只有4.59万。

如果把现在的英国算成美国的一个州,应该是倒数第一或第二的穷州,类似于甘肃、贵州在中国的地位。自从欧洲完成战后重建,西欧国家从来没有像2022年这样仰视美国。

相对其他国家,美国最大的弱点,不是经济总量,甚至也不是科技创新,而是高效生产部门太小,带不动几亿人口共同富裕。比如说服务业方面的金融、高端医疗和教育;工业方面的IT技术、互联网、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美国几乎可以碾压世界其他国家之和,但这些部门最多覆盖美国十分之一的人口,剩下的美国人要想找一个好的职位,方法和中国年轻人差不多,就是给自己找个“编制”,想办法吃政府预算。

今年二季度,美国州和地方政府雇员的总收入,比私营企业平均水平高出40%。经常抱怨自己收入低的公立学校教师,平均收入几乎是私营企业雇员的的两倍,而且还有稳定的长期雇佣合同。这些人暂时还可以享受美国经济辉煌年代的生活。

其他的蓝领工人,地位就比较尴尬了。每年四五万美元,和其他行业比偏低,和其他国家比又偏高,所以工作不断外流。三大汽车公司的工人成立工会,要求企业给长期合同,本质上也是要给自己一个“编制”,一个政府可能会投入财政资金来保证的“编制”。

要保持高工资,还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唯一的出路就是产业升级,想办法跟上已经不可逆转的技术进步。20年前,美国就是通过IT革命创造了几百万高薪就业,重新拉开了和欧洲日本的差距。

现在的美国也有马斯克这样的人能组合创业资本,制造新产业。特斯拉和其他新能源车企现在看起来是传统汽车产业的竞争对手,但长期来看是美国汽车工人唯一的希望。但美国工人更重视已经拿到手的福利,所以工会宁可阻止产业升级,也要保护现有岗位的稳定性。这实际上是追求一个不存在的目标,所以美国汽车产业把自己锁死了,工会在自己的政治惯性推动下,只能表达自己的无能狂怒,不知道怎么办,就先罢工试试。

这件事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在三大汽车公司即将破产的时候,美国政府把一次性救助改成国有化收购,让汽车公司变成完全的国企。普通美国人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罢工要待遇的工人。在政府无限托底的国企,加在员工福利和工资上的每一块钱,都要增加普通人的纳税负担;而阻碍岗位变动,反对产业升级,就等于国有资产流失,坐等企业慢慢变成废铁。至于无条件的终身雇佣,更是记在财政上的长期债务。到那时候,普通人恐怕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同情罢工了。

无论国企还是私企,都要遵循类似的经济规律,成本高就会破产,产业升级慢一步就会被淘汰,如果三大汽车公司接受工会的条件,过几年再次走到政府救助的地步,实际上和国企也不差什么。90年代我见过太多的中国国企在类似的循环中慢慢走向死亡。所以,尽管当下的罢工行动很坚定,也得到了舆论和政治人物的支持,但我还是不看好UAW工会能取得完全胜利,最多是涨薪抵偿通货膨胀,不太可能继续提高长期福利,想拿到投资否决权就更难了。

更进一步说,假设罢工导致三大汽车公司破产,工人用自己的养老金收购了企业,员工变成股东,工会变成老板,他们又会如何管理企业,如何看待产业升级的风险,这可能是对美国工人,对中国年轻人来说最有意义的话题。

2020年的睡前消息第78期,我评论了火爆的纪录片《美国工厂》,当时的评论现在可以再拿出来用一次:

无产阶级如果不对自己狠一点,是没有未来的,就算赶走了资本家也没有未来。

给自己不满意的旧世界找麻烦很重要,但一切关键在于如何创造新世界。从历史视角看,哪怕是从十几年的短期历史来看,一个只有同情心的工会是没有意义的,一个只关心短期工资的工会更没有意义。工会必须比资本家更擅长鞭策无产阶级进步,才能在未来的历史中留下痕迹。

653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睡前消息编辑部的公众号持续更新,视频的文字内容随后发在“睡前人间”公众号,视频同步在微博“睡前视频基地”更新。祝各位假期愉快,我们周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