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迁移至 vitepress,同步新内容(如高见)! 不过仍可访问旧版,但不会再有内容更新
x
Skip to content

【睡前消息170】全球房地产救经济,中国这次不“跟”

《全球房地产救经济 中国这次不“跟”》

大家好,2020年9月20日星期日,欢迎收看170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在疫情打击下,二季度美国GDP同比下降9.6%,是1947年以来最大降幅。

但根据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的数据,美国房产市场进入极度繁荣期。7月份,美国二手房销量586万套,是2006年以来新高。全美房价中位数达到30.4万美元,刷新了历史记录。美国人也要靠房地产救国了吗?

现在靠房地产救国的地方不止美国一家。英国央行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房价更创下新高度,同时房贷批准量比6月几乎翻倍,达到6.6万件,是历史第二高的月份,看来大家都是买涨不买跌。

同样还是7月份,韩国住宅价格涨幅近十年最高。汉城公寓平均售价达到10亿韩元,580万人民币,几乎所有现代经济体都出现了房价暴涨问题。

从历史经验看,经济衰退往往带来房价下跌,这次全球房价上涨是什么原因?

经过1929年大危机的负面教训,和2008年勉强稳定局势的正面经验,一旦发现这次疫情会导致全面经济衰退,全世界大多数政府都立刻选择了效果最猛的兴奋剂,也就是印钱。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向金融系统注入了7000亿美元。已经是创造历史的天文数字。

但今年4月份第一轮财政刺激计划,美国政府就投入了2万亿美元。现在还不到半年,这笔钱已经快花光了。

美国央行,联邦储备委员会,也在金融方面拼命放水。3月份,美联储宣布降息到0利率,同时启动了无限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购买美国国债和股票。不到3个月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大了3万亿美元。从4万亿暴增到7万亿。这是一个挑战经济学原理的数字,导致黄金创造了历史最高价。

欧洲虽然很想证明欧元比美元靠谱,但是经济衰退压力太大,欧洲央行向市场注入资金的速度甚至比美国还快。

根据摩根大通最新报告,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超过了美联储。欧元区的经济规模不如美国,美联储资产表目前相当于GDP三分之一,欧洲央行已经超过了50%。

欧美带头印钱,其他国家印钱的心理压力就小多了,比如韩国也宣布央行提供无限流动性。

美国银行在6月份的一份报告认为,2020年上半年,全球央行和财政部门一共向市场注入了超过18万亿美元的资金。

这么多钱,总要买点什么。但是资金达到万亿规模以后,能容纳它们的去处,只有债券、股市和房地产资。

传统上,发达国家的股市和债券会吸收多余资金。

但作为全球股市风向标,美国股市今年恢复活力实在太快。在今年初四次融断后,美国股市不到半年就已经基本补上了经济衰退带来的下跌,股价和实体经济形势完全相反,明显在积累风险,甚至已经进入泡沫期。这样的股票市场不再需要多余的资金,而且大家也不太敢买了

债券市场目前的问题,与股市差不多。资金太充裕,靠谱的债券太少,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0利率,甚至负利率时代。再多的资金也不可能改变这个格局。

所以,通过排除法筛选,资金纷纷选择了房地产行业。

早在这一波疫情爆发之前,很多国家和地区房地产市场就已经有上涨压力了。瑞典地广人稀,也被公认是全世界社会保障最完善,收入差距最小的国家之一。但2015年就有人担心房产泡沫。

今年初的新冠疫情,暂时冲击了欧美房价,一旦央行提供几乎无限的廉价资金,房价就马上反弹。

炒房子肯定是投机,但客观上总要拉动建筑行业,现在欧美经济有没有被房地产拉动起来?

短期确实如此。从美国数据看,虽然大多数行业都萧条,但是住宅和建筑业的就业情况,已经基本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装修、家具之类的消费也大幅反弹。

美国的“正常”房地产水平,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2019年,中国房地产业创造了近7万亿人民币gdp,约1万亿美元。

而美国房地产业2019年创造的GDP达到2.6万亿美元,绝对额是中国的2.6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9年房地产业占美国经济的比重达到了12%,中国只有7%。

所以,房地产业回到正常水平,对美国经济是非常厉害的兴奋剂。7月份美国消费支出连续三个月实现环比增长,已经基本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欧洲经济也在建筑业带动下,出现了明显的复苏性增长。8月份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回升到87.7,还高于预测值。

不过,为了保持这种畸形的经济复苏。发达国家付出了极大代价。首先就是国债爆炸。

美国国债余额在2020年8月底是26.7万亿美元,比2019年末增加了3.5万亿。特普朗上台前后,一直猛烈抨击奥巴马借国债,说他执政八年,美国国债增加了近10万亿。但现在保守预计,特朗普四年任期,新增8万亿美元以上的债务。

现在美国国债负债率已经超过120%,未来几年必然继续增加。当然再增加也追不上欧洲,更追不上负债率200%的日本。

另外,上万亿的美元从央行倒出来,什么时候收回去也是个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了救急,很多国家推出了货币量化宽松,也就是QE,当时各国央行都宣称,一旦经济形势趋于稳定,就要逐步退出QE。但十几年过去了,量化看宽松越来越松,无限印钱已经变成了常态。

这种操作到底有什么后果,以往的历史经验已经不太够用了,我们只能抱着学习的心态,准备迎接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浪。

睡前消息之前介绍过,国内也存在很大的地方债和企业债压力。中国上半年也被疫情强烈冲击了经济,央行和财政部门也放了不少钱出来,现在中国的情况怎么样?

撒钱一定有代价,但是在这次疫情导致的全球性衰退中,中国使用的刺激政策最少、最轻。

5月份在全国人大上,国务院提交的预算,赤字率只提高到3.6%,比2019年计划增加1万亿赤字,再加上1万亿特别国债。

年初我曾经提醒过大家,中国现在的GDP可以直接记一个一百万亿的概数。2万亿人民币国债,只相当于全国GDP2%左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内,这是力度最小的财政刺激方案。

同时,根据7月底的最新数据,与2020年初相比,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从37万亿人民币略微下降到35.7万亿。中国央行不仅没有泼水,反而慢慢把水抽回去。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依然实现了反弹。全国电力消费在疫情后快速增加,到了8月份,全年累计数据也开始变成增长了。

一向被认为是工商业发展标志商品的重型卡车,前8月份的销售量超过去年全年。这其中一部分是新环保和载重规范逼出来的需求,但也说明物流业全面复苏。

同样是8月份,据海关统计,当月出口额1.65万亿人民币,同比猛增了11.6%,顺差超过4100亿。

今年的全球贸易额普遍下降10%以上,中国能稳住外贸,说明在世界贸易和产业链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面对世界经济整体衰退的居面,中国外贸数据当然不可能增长太多。但是,就算中国大规模印钱来维持经济稳定,空间也比大多数欧美国家大。中国已经五年没有降息,距离上次降低准备金率也有两年多了。这些金融资源就像战场上的储备弹药,必须用在最关键的时候,希望中国能一直把这笔弹药存下去。

8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建立健全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督工你怎么看这次改革?

这个征求意见稿如果最终通过,可能是1998年职工医保制度建立以来,对核心规则力度最大的调整,值得所有人关注。

首先,这次改革增加了一部分福利和选择自由。新规定通过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上的资金,可以给直系亲属使用,包括配偶、父母、子女。从稳定婚姻家庭的角度说,这比离婚冷静期靠谱100倍,聪明一万倍。

普通门诊的共济保障也得到了加强,统筹基金将至少支付50%门诊费用。有些慢性病和其它长期病的疗程很长,不可能一直住院,需要经常挂门诊号看病。这些治疗的单次诊疗费不算低,但是没法报销。新规定执行后,这些病患家庭的负担会大幅减轻,医院也能减少小病大治,过度住院的现象,算是双赢。

但是,这都不是本次改革的重点,这次最关键的一个操作,是大幅裁减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收入,放进总的医保账户。

目前,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收入,除了从个人工资直接扣款,还能从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险费里拿到一部分,比例大致是30%。新政策如果落实,单位缴纳的医保费,全部进入统筹基金。大部分参加职工医保的人员,个人账户收入会减少一半甚至更多。

这么大力度的调整,是医保的统筹部分缺钱了吗?

将来很可能会缺钱,但当下不缺钱。

根据国家医保局公报。去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入1万亿,支出8000亿,结余率超过20%。并且收入增长速度还略高于支出增长速度。

所以,这次调整也许有长期的财务考虑,但肯定不是因为短期财务压力。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为了让职工医保更像一个保险,而不是储蓄。

职工基本医保,名字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是互助性质的保险。而保险资金必然要集中在一起,才能分摊意外事故的损失。

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强制社会医保,都是把所有基金资金放在共同账户下。就算是商业医保,也不可能出现个人缴费只能给个人用的情况,那就根本不是保险了。

但在我国的职工医保里,个人账户与他人既不共享收入,也不共同负担支出,其实只是强制专项储蓄。只有剩下的统筹基金才是真正的保险资金。

到2019年末,职工医保基金结存2.25万亿人民币,其中个人账户有8400多亿,占了三分之一还多。这部分资金占了社会保障负担的名义,实际上没有社会保障的功能,属于中国医保的历史遗留问题。

上世纪末建立职工医保制度前,中国城镇医保制度首先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集体企业、民企分类,适用不同的标准。实际执行的时候,还要分单位计算。每个人享受的实际医保待遇,不仅要看工作性质,还要看本单位的经营状况。

后来国家把所有单位的医保合在一起,某些资金宽裕的单位和个人肯定会抗议,觉得自己吃亏了。所以国家设立个人账户,减少改革阻力。但这种妥协,实际上严重破坏了医保基金的保险性质,也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中国基本医保制度下有两个主要医保基金,除了3.3亿人的职工基本医保,还有建立较晚,标准比较低,覆盖10.2亿人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它就直接取消了个人账户结余制,将所有收支全部集中给统筹基金。这次职工医保改革,是职工医保向城乡医保学习,进行公平化改革。

减少个人账户收入,等于从医保缴费较高的人手里拿钱,补给其他人,这部分阻力怎么解决?

医疗是个无底洞,只要你肯花钱,总有更夸张的治疗方式可以买。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都是全社会型普及医保,目标从来不是满足全部医疗需求,只是给每个人提供基本必需的医疗。

对于基本医保来说,大多数人最重视的,还是保障大病重症的安全感,以及看病买药的实际支出。

医疗保障事务原来分散在很多部门管理,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后,控制大多数基金,主导了医药药品目录调整,公立医院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对看病的影响程度,比裁减个人账户收入更大。

8月份医保总局完成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依靠庞大的采购量提高谈判能力,中标药价平均降幅达到53%,最高降幅达到95%。

这就是统一医保的好处,减少内耗,降低实际医疗成本,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也能减少高收入阶层的抵触。

但是,就算没有这些好处,个人账户改革也是迟早要做的。国家医保一方面是保险,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保障,必然要干一些劫富济贫,向弱势群体让利的事情。如果要所有人都满意才改革,什么改革也推进不了。经济发展不能吃大锅饭,但唯独基本医保这件事,必须吃大锅饭,否则国家还不如放弃职工医保,直接扔给商业保险。考虑到这次改革会增加高收入阶层逃避社保的动力,医保总局可能要和税务总局合作,加强对少交医保的惩罚了。

督工,最近央视一句话引起了台湾政治圈关于“求和“说法的争议,最终国民党代表团拒绝来大陆开海峡论坛,督工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我觉得值得庆贺。假设没有这件事,代表台湾国民党反对派来开会的是王金平。这个名字我几十年前就听说过,现在还能看到他来海峡论坛浑水摸鱼。与其和这样的人开会,还不如早点翻脸,让两岸人民都认清局势。

王金平出生于台南的高雄市,祖上随郑成功到台湾,在台湾的政治语境下,是典型的“本省人”。1975年王金平34 岁当选高雄市立法委员,今年1月宣布退休,在伪立法院一共混了44年,是台湾立法院独一无二的一至九届连任委员。其中1993年至1999年,他担任伪立法院副主席,1999年至于2016年担任伪立法院主席。从资历上来说,他是政治元老,来开个海峡论坛也没啥。但从政治立场和节操来看,王金平来开会,和他说一句话都丢整个大陆的脸。

王金平本人家里是高雄地方“名流”,父亲开食品厂,自己做了高雄商会主席。蒋家父子统治台湾的时候,既要保证自己野蛮独裁,又要让地方选举显得热闹,大量扶持各种没什么野心的地方土棍当政治宠物,在独裁政治下,形成地方派系轮流坐庄的“奇观”。

高雄地方派系“白派”的领导者是王金平,所以在参选时可以拿到蒋家故意安排的选票。1975年,他以接近20万票当选所谓“增补立委”。

蒋家集团当时为了方便控制台湾,带着1948年在大陆选出的“行宪立委”在台湾组成立法院,以反攻大陆为借口,几十年不改选。但为了讨好这些给自己捧场的土豪,国民党从1972年开始“增补”台湾省籍”立法委员”。虽然没什么实权,但王金平34岁进入伪立法院是非常年轻的,有机会慢慢发展。后来蒋家政权倒台,伪立法院成为台湾政权的核心机构,王金平的年龄优势就发挥作用了。

王金平44年的政治生命,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他1999年当选立法会主席之前,主要依靠所谓“黑金势力”,砸钱买职位;1999年之后,他放弃一切政治立场,和所有派别都能妥协,延续了政治地位。

我先说1999年之前的黑金阶段,推荐大家去看1997年的电影《黑金》,可以充分理解台湾黑白灰三道互相勾结的关系。但从台湾90年代政治现实看,黑金政治的影响力远远超出电影情节。当时台湾地方选举,尤其是国民党一方,并没有靠立场做竞选的意识,在上层靠“党”提名,在基层靠职业桩脚进行拉票,完全是烧钱开路。

比如说,王金平所在的高雄县,在九十年代被称为台湾第一黑金中心, 1998年花在选举上的钱估计超过五十亿新台币,而当年县财政收入只有三百亿。王金平参加的“立委”选举,国民党当选六人,选举支出估计在十亿以上,平均每个“立委”要砸一亿五千万。有选举监督组织认为,台湾选举是全世界同规模选举里最贵的。

选举太贵,愿意花钱的人就能参与政治。王金平这种本地商人子弟,成为高雄本地普通企业与团体的下注工具。王金平作为国民党人,也的确具有一些特殊优点。首先,他虽然是典型地方黑金代表,但是远离经济发达的的北部地区,不玩金融,没有卷入影响力最大的金融丑闻。和王金平同届当选“立委”的蔡辰洲,1985年因为十信案造成150亿亏空,被判累计670年徒刑。王金平不招惹这些事,所以相对安全。

另一方面,王金平在台湾南部地区的人脉发达,能够以国民党身份长期在高雄县这样的绿营地区稳定当选“立委”,国民党也必须容忍他的个人操作。所以王金平最后能左右逢源,当上伪立法院主席。

当了伪立法院主席,王金平继续发挥自己左右逢源的妥协能力,直接一点描述,就是不要立场不要脸,只要职务。闽南语有个词,“乔”,意思是调整,协调,在政治上用来表示协商,讲情面。王金平就号称“乔王”。而当时的国民党也的确需要王金平的“乔”能力。

2000年前后,国民党失去执政地位,但是暂时保住了伪立法院多数席位,为了更与当权的民进党进行利益交换,王金平主导了“立法院职权行使法”改革,将大量立法流程从立法院公开辩论,转向实际不公开的“政党协商”,从刚性的多数通过,转向柔性的“共识通过”。

所谓政党协商实际上只有民进党,国民党两党的党团领导,加上王金平这样的伪立法院头目,非常容易搞 “密室交易”。为了通过法案,往往需要对相关政客或团体进行收买,除了直接给好处费之外,更多还是以利益交换的方式进行。比如2012年为了快速通过预算案,王金平主动去检察院拉关系,停止对民进党立委“喝花酒”行为的纠察。

在这个过程中王金平长期扮演“第三方”协调者的位置,拿到了很多好处,但也和比较死硬的国民党外省派产生矛盾。被指责是“蓝皮绿骨”。早在2000年,国民党下台,李登辉为首的本省政客组建“台盟”时,与李登辉关系密切的王金平就有“脱党”的风声,之后隔几年就会有王金平退出国民党的说法。

到2014年,马英九出动“特侦组”对王金平拉关系的行为搞监听,录音证明,王金平他为民进党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的司法案件说情。马英九因此宣布开除王金平国民党党籍,但此事引起民进党与国民党两方面的剧烈反弹,纷纷指责马英九用特权监视议员,最后法院以立法院主席不应受党籍控制为由,宣布国民党开除王金平党籍无效。经办此事的总检察长黄世铭因违反《通讯保障及监察法》及泄密罪被判1年3个月徒刑。

马英九也赶不走王金平,说明国民党整体上对立场问题看的很淡,整个党不愿意站在保守主义的立场上谈政治,都喜欢像王金平这种人学习,谈关系。所以,一方面国民党被民进党到处追杀,不断丧失政治地盘,另一方面国民党派人来大陆参加活动,居然还得派和民进党关系最好的王金平党代表。这种党活该早点死,而他派出的王金平,就算只来露个脸,喝口茶,都侮辱了给他倒茶的服务员。不来是最好的结果。这既是我对海峡论坛事件的态度。

好,感谢各位收看170期睡前消息,我们周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