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迁移至 vitepress,同步新内容(如高见)! 不过仍可访问旧版,但不会再有内容更新
x
Skip to content

【睡前消息658】请回孔夫子,浪费郭继承——评湖南卫视《当马克思遇见孔夫子》

大家好,2023年10月20日星期五,欢迎收看第658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10月9日开始,湖南卫视、芒果TV共同发布了一档重磅节目《当马克思遇见孔夫子》,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节目的题材国内罕见。很多观众在评论区留言,希望知道我们对这款节目的看法,督工你怎么评价?

作为一个B站老用户,我的第一反应是原地搜索。然后发现,湖南卫视和芒果TV都有B站账号,但是并没有把节目放上B站,也不给其他人整体转载的机会。别的节目独家播放,也许是因为商业原因,但是《当马克思遇见孔夫子》这种节目应该有上级拨款支付成本,制作目标是让尽可能多的人看到。制作团队的操作让人迷惑。

如果大家想看全部内容,推荐去芒果TV的网站直接搜名字:《当马克思遇到孔夫子》。顺便提醒一下,芒果TV也有倍速播放功能,建议右下角选1.5倍。

当马克思遇到孔夫子-高清视频在线观看-芒果TV

另外,从观众反馈看,《当马克思遇见孔夫子》的热度集中在上周,就是节目前两集刚刚播出的时间,尤其是郭继承副教授露脸的时候。但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到第五集也就是最后一集播出之后,已经很少有人在评论区提建议了。

等到我自己腾出时间看节目,才理解了热度退潮的原因。这个节目一半的话题性来自不寻常的标题策划,其次来自观众对郭继承的固有印象,只有一小部分和节目内容相关。每集半小时的长度,片头小话剧和片尾占了3.5分钟,再扣除每一集必然插入的支线小短片,扣除从中学课本抄来的历史小故事,扣除读文件和读语录的时间,有效讨论时间不到十五分钟。

这一刻钟的讨论,语速还慢到让人尴尬,孔子和马克思摆出长老的架子,一字一顿;主持人发言也压着减速带说话。所以我建议开1.5倍速,至少也要1.25倍,你会发现包括郭继承在内,大多数人都恢复了现代人的情绪。我自己平时说话就快,整体上是2倍速看完的,除了鼓掌声音有点奇怪,其他都还好。

另外,场上2个嘉宾的说话内容,也被两个演员同化了。四个人的基本发言方式是相互吹捧,表示你的观点我赞同,看我换个说法再讲一遍。偶尔表达一句不同看法,下一句话肯定是说咱俩其实没什么区别,只是观察角度不同。

所以《当马克思遇见孔夫子》的信息量很低,名义上2个半小时的总时长,不仅找不出多少可以夸奖的地方,甚至也找不出多少可以批评的东西,评论数量停留在个位数。很多观众抱着搞事情的心态来看马克思,想找郭继承的笑话。结果发现,别说两个念台词的演员,连郭继承都变得无聊了,所以失望而去,节目热度越播越低。

但毕竟早期有很多观众留言激发了我的兴趣,接下来我以流水账的方式介绍一下我的观感。

第一集的名称是《执经叩问》,片头是马克思摆出低姿态,上门求教,确定了两个演员的地位高下。孔子想作揖,马克思做出拥抱的表示,最后两个人相互妥协,握手作为见面礼。

然后,两人提到了1925年郭沫若的文章《马克思进文庙》,重复了当年的老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中国实现。

这里我插一句,无论是节目台词,还是郭沫若的提问,都有语法问题。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理论,是一套理解世界的思考方式,核心是历史唯物主义。问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实现,就像是问牛顿运动定律是不是能实现,逻辑上就不通。正确的问法是,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牛顿定律能不能准确计算实验结果;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马克思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规律是不是能指导未来。

下一个场景切到演播厅,两个人各自找一张明清时代的椅子坐下,这倒是有点让我出乎意料。椅子是最近1000多年才普及的生活习惯,马克思坐椅子很合理,孔子这身衣服坐椅子就有点奇怪。

对面的两把椅子上坐着嘉宾,一个是北大历史学赵冬梅,专长是中古唐宋史;另一个张国祚代表本地学者,是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长,中国第一个自然辩证法博士。张国祚长期在管理岗位工作,有什么学术成果我没听说过。

各自介绍身份之后,节目进入了核心内容,让两个演员以历史人物的身份说话,采用了八股科举的最主要原则——“代圣人立言”。这也是个不错的思路,因为可以制造很多思想碰撞。可惜两个演员大多数时间都用来相互吹捧了。

比如说马克思一开口,就说孔子的思想上承2500年,下启2500年。作为客套话,这当然也没什么大问题,但我们后面会看到,类似的套话明显扰乱了讨论逻辑。

套话之后,是全片的核心问题——来自欧洲的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扎根,是不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生契合?

问题当然可以随便提,但预设条件要准确。马克思本人是欧洲人没错,但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源于欧洲,而是来自被欧洲航海帝国串起来的整个世界。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只有欧洲社会,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1818年出生,他读书的时候,大航海探索时代已经结束,库克船长发现夏威夷是上一代人的事情。世界上所有的大块陆地,所有能让人类定居的岛屿,全部被发现了。19世纪马克思那一代人看到的世界地图,和今天的地球仪区别不大。

当时,欧洲的商人、军人和传教士从全世界带回生物标本,也把自己的科学家送到全世界,中间有一个聪明人叫达尔文。达尔文发现,全世界的生物彼此有相似性,也有差异,差异和当地的环境密切相关。所以达尔文猜想,物种不是什么神圣的安排,就连人类自己也没有神圣的特殊性,大家都是自然竞争下的进化产物,生活环境决定了生物的大多数特征。

这是我们熟悉的进化论,显然不应该说进化论是一种欧洲思想,但可以反过来说进化论源于全世界的自然环境,所以也适用于整个地球。

欧洲人从全世界带回欧洲的东西,除了生物标本,还有各地的文物和历史记录,让欧洲学者能同时比较十几种不同的人类社会。再加上欧洲本地的历史资料,马克思做出了类似于达尔文的思考。

他发现,所有的大型人类社会,无论是与世隔绝的文明,是殖民者从零开始建设的国家,还是和欧亚大陆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城邦,都有阶级和阶级矛盾,都在沿着相似的方向演化,社会结构都和生产力水平有密切相关性。

所以马克思猜想,历史和文化也不是什么神圣的东西,各个文明都沿着类似的规律发展,最终由生产力水平确定社会基本形态。在马克思之前,大家也会批判现有社会,但主要方式都是搞道德批判。马克思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告诉年轻人,如果你对社会当前的结构不满,只做道德批判没有意义。你应该去寻找最代表生产力进步的社会集团,把他们组织起来,研究当前社会束缚生产力的基本矛盾,想办法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消灭原来的统治集团。

马克思论述问题的时候,引用欧洲历史资料多一些。但上面这些逻辑分析,不能只靠欧洲历史做出结论。因为欧洲太小了,就算有十几个国家的历史相互对比,也可以认为社会形态的相似性源于相互影响。只有把全世界文明作为半独立的案例摆到马克思面前,他才能总结出唯物主义历史规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欧洲思想是错的。它和进化论一样,源头是观察全世界的社会。

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回答上面的问题,为什么马克思主义适用于中国?因为他来源于世界,也适用于世界。如果把答案预设为寻找中国文明的特殊性,说明提问题的人不懂马克思主义。

回到湖南台的节目,在提问之后,马克思和孔子两个演员第一次表达了观点的差异。

马克思说阶级差异,孔子说只有君子和小人;马克思说我不会为现存政权做辩护,要当资产阶级掘墓人,而孔子要维护一个稳定的体系。本来我很期待他们俩做一场精彩的辩论,没想到,两个人下面异口同声,咱们俩都是给人类谋幸福,所以是一家人,立刻就和谐了。

如果是真实的孔子和马克思,能不能立刻达成一致我不知道。但我这里提一点,把《礼记》描述的大同社会,描述成孔子的社会目标是错的。

《礼记》的礼运大同篇写的特别好,历代经常有人引用。我几乎背下来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但要看到,孔子接下来说的很清楚,大同社会已经被破坏了,早就是“天下为家”的时代。所以要有周文王,周公这样的贤人出来,支持天子和诸侯的“世家”,对全国提倡礼义,建立一个有秩序的小康社会。孔子一辈子的目标,或者说他一辈子推崇的政治代表就是周公。孔子总结前代资料,汇集成《礼》,就是他改变社会的方式。用《礼运大同篇》去碰瓷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属于断章取义,多读十个字就会翻车的那种。

在《礼记》后面又提到了孔子尊重人民的思想,说这也是中国固有的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引用的八个字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来自《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这段引用问题不大,但是我建议看《五子之歌》全文。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全文读起来,还是谈群众问题,但显然没有那八个字的客气态度。意思是,研究普通人的思想,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当皇帝。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我很顺利的读出了这段夏朝文字,而且能让大家直接听出立场。这一点,和《尚书》的风格对不上。

《五子之歌》,源头是汉朝重新发现的“古文尚书”,随便对比一下尚书被公认的可靠文章,比如说《今文尚书》的《尧典》,《汤誓》,甚至是距离孔子很近的《秦誓》,试着读一下,任何人都能发现《五子之歌》太浅显,太“现代”了,简直就是马车中间插入一辆比亚迪。历代都有人指出,也许“古文尚书”有一部分是真的,但五子之歌实在太像汉朝民谣,几乎不太可能是孔子之前流传下来的。

从最基本的训诂学立场出发,如果没有可靠的先秦考古证据,我不赞同严肃节目让孔丘摇头晃脑地读古文尚书,越读传统越少。如果再拿这种内容来证明中华文明和共产主义的同步性,那就更不严肃了。

接下来是第一集的干货,北大赵冬梅解释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标准。

她自己搞中古唐宋史,就从自己的专业出发,说中国自宋代开始,从外联走向内敛,文化也越来越封闭,证据就是科举制的范围限于八股时文。否定了孔子思想下面代表2500年的说法。

她的观点是,本来是宋以后文明的封闭性导致了落后,但清朝的知识分子把账算到了整个传统文化的头上,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赵冬梅认为,传统文化最坏的表现,就是袁世凯复辟,自以为把满族皇帝换成汉族皇帝就能解决中国问题,儒家被统治阶级变成了巩固政权的工具。

我觉得这是整个节目信息最密集的几句话。全五集节目,只有这一段指出了哪些传统文化是坏的。知道什么是坏的,观众就能间接推测,到底哪些传统文化算是“优秀”。

但是下面的内容又乱了,说胡适这样的人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是错的,所以传统文化总体上是好的,丢掉了前面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态度,也丢掉了基本的逻辑。

这里,赵冬梅用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当例子,说这本书就是反面典型,反面到柏杨自己留下遗言,不要再出版了。我也赞同她对《丑陋的中国人》的评价,之前355期节目,我专门评价过柏杨的遗言。可以回顾一下:

几十年后回头看,《丑陋的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有点类似于合肥日报,站在发达地区的视角,批判落后地区的文化,而且是脱离经济基础搞文化批判,指责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的华人地区缺乏现代文化习惯。这实际上是一种循环论证,类似于说刚刚通汽车的地方不懂现代交通规则,只要用情绪化的文字掩盖住自己的循环论证,怎么说都是对的。

回到《当马克思遇见孔夫子》这个节目,赵冬梅如果只是站在现实的角度批判柏杨,我没什么意见。但她的批判延伸到历史层面,我就必须指出,马冬梅自己前面对宋朝之后儒家文明的保守性批判,很大程度上和柏杨自己的观点是一致的。

柏杨这个人有一本专门介绍历史观的书《中国人史纲》。我不赞同柏杨,但只看目录就能发现,柏杨认为中国传统文明有三个黄金时代,一个是包括孔子的东周秦汉时代,一个是唐代,只有一个是宋以后的清朝初期。

柏杨还特意指出,第一个黄金时代带来了自由的学术思潮,第二个黄金时代带来了全民族的英雄文化;第三个黄金时代仅仅是一百年的和平与秩序。这几乎就是前面赵冬梅的发言。明确区分了中国传统文化落后的部分,以及先进的部分。

所以,批判柏杨《丑陋的中国人》,不能简单地站在柏杨所有观点的的对立面,更不能因此为所有传统文化辩护。这里我还是回顾355期的发言。

很多人反对柏杨,批判《丑陋的中国人》,不是因为这本书太偏激,而是因为偏激的方向和自己不一样。柏杨说传统文化没有价值,他们认为传统文化可以全面指导现代社会。柏杨说农业时代的中国留下很多坏习惯,比如说专制、保守,这些人坚持说都是优点。华人世界自我批判,完成了工业化提供的现代文化自信,在这些人身上变成了为传统社会全面辩护的理由。在柏杨去世十几年之后,中国互联网上还有成千上万的柏杨,只是其中很多和80年代的柏杨站在镜子的两面。

批了柏杨之后,另一个姓张的嘉宾说,中国80年代形成了历史虚无主义,原因就是柏杨这一类人搞乱了思想,自我否定,抛弃了传统文化。

对于这种观点,我应该还是有点发言权的,因为当时中国普通人非常缺精神生活,一切带字的东西,都要想办法看完。80年代我能搞到的所有报纸,教材,以及当时流行的柏杨这一类书,都是我的识字课本加娱乐工具。

在我看来,80年代历史虚无主义的原因根本不需要争论,就是之前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史观退潮,普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看待自己的国家。

之前六七十年代的历史书,的确有过于死板僵硬的缺点,比如说所有的中国历史人物,都要考察对农民起义的态度,确定这个人算是进步还是落后,闹了很多笑话。

但是,到了80年代,阶级史观被完全颠覆,义和团和太平天国被看做暴民,整个社会都忙着找地主阶级认祖宗,找所谓的传统文化密码解决现代问题,这才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原因。如果找孔子帮忙,想通过挖掘统治阶级文化的方式解决80年代虚无主义,那就像给发高烧的人蒸桑拿,制造双倍伤害。

第一集剩下的部分,基本是读文件喊口号,建议两倍速过一遍,快点去第二集《高山流水》,看郭继承副教授上场。

第二集首先还是找共同点,说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发展。而孔子也说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两者之间有共性。然后老子的道德经、和尚的禅宗、法家的荀子轮番出场,最后甚至把15世纪的王阳明拉出来了。

这说明,在制作团队看来,《当马克思遇见孔夫子》,遇到的是整个中国文明,而且也包括被上一集赵冬梅批判的明清保守时代。这里王明阳被赞美的地方,是“知行合一”。马克思感慨,说咱们“不谋而合”。往后看,我发现王阳明是节目最喜欢提到的人,原因似乎是因为王阳明在岳麓书院讲过学,不仅可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还可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湖南特色。

同一期节目,郭继承还引用了当代的哲学前辈艾思奇的说法:“中华民族和它的优秀传统中,本来早就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种子”

这个说法是成立的。所有马克思主义的科普资料都承认,科学社会主义,或者说共产主义理想,很大程度上参照了各民族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中国文明也有自己的空想大同社会梦想,尤其是历代农民起义,往往会产生一些空想平等社会的思潮。但是,读书要读原文,上面那句话,出处是艾思奇1939的文章,《五四文化运动在今日的意义》。我来读一段:

这些东西不但不足以代表中国民族的优秀传统,反而是曾被异族的侵略者利用作压迫我们自己的工具。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皇位,却没有毁除了这精神奴役的工具,因此就不断地为野心的复辟者所利用。

直到现在,同样的工具又被日寇用作扶植傀儡灭亡中国的法宝。五四运动所努力扫除的,不外就是这些有毒的腐尸。因为腐尸在长期曾占着支配的地位,人们以为它就足以代表中国文化的一切,于是五四文化运动看起来就好像是过去文化的绝对否定。

艾思奇说的很清楚,传统文化占支配地位的部分,是最腐朽的东西。必须进行严厉的自我批判,剩下的内容,才有资格和共产主义拉关系。而湖南台这五集节目,最缺的就是相互批判。所以引用艾思奇的话只能引用一句,多说一句就可能翻车。

艾思奇是延安马列学院哲学研究室主任,后来的中央党校副校长,他最出名的作品是《大众哲学》,和上面引用那篇文章的写作时间差不多。新中国70多年的官方文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骨架都是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这本书在今天的价值我不好评价,但要想介绍当代马克思主义,绕不过这本书。如果想知道艾思奇把哪些传统文化看做“有毒的腐尸”,更应该参考他的代表作。

《大众哲学》一共17万字,为了考虑通俗性,没有直接批判任何古代思想家,甚至没有一个“儒”字。真正被点名的反动思想很少,最显眼的地方在第七章,我来读一段。

唯心论则一般都是历史上起反动作用的阶级的世界观——思想方法,是剥削阶级的反动派的思想基础。中国的反动大地主官僚资产阶级的“哲学思想”如陈立夫的“唯生论”、蒋介石的“力行哲学”之类,都是唯心论的。

力行哲学,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蒋介石去日本读军事预科学校,发现很多日本军官喜欢王阳明,回来就把王阳明树立成当代典型。我倒不认为艾思奇会全面否定王阳明,但如果你引用着艾思奇的话,回头把王阳明捧出来让马克思本人学习,我觉得艾思奇是不会认的。

继续看郭继承的表演,第二集可以看到他保留了平时讲课的风格。凡是逻辑连不上的地方,就批西方自由主义。先证明别人错,再默认自己是对的。这一次他拿出来的工具是《黄帝内经》,和另一个嘉宾相视而笑,赞美“天人合一”,说这是对抗个人主义,对抗社会原子化的工具。

这里我要提醒观众,《黄帝内经》并没有“天人合一”的社会学观点,只是说人的形状和自然形态有关。比如说,脑袋是圆的,脚掌是方的,这是天圆地方;人有十个手指,对应天上十个太阳;但同时又说,天上的日月对应左眼右眼。

这种天人合一,完全是用秦汉方士用当时的天文地理知识来搞巫术。打开《黄帝内经》读一段,你会发现作者很在乎押韵,但不关心逻辑自洽,更没有鼓励人类融入社会的意思。我很怀疑郭继承是不是真读过。

从第三集开始,我要加快介绍速度了,因为后面的内容干货越来越少,口号越来越多。

第三集《结合之路》最大的亮点,是一个女孩提问,说传统文化距离现代生活越来越远,还有必要弘扬发展吗?

一个我忘了名字的嘉宾说。科技进步背后缺少精神层面构建,认为科技进步制造的问题是消费主义,大家只记得“包治百病”,想买个包换来快乐,结果是越来越空虚。然后孔子出来说了很现代的话,说传统文化的益处之一,就是帮助建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

这里我要拿一段共产党宣言出来了。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要给基督教禁欲主义涂上一层社会主义的色彩,是再容易不过了。基督教不是也激烈反对私有财产,反对婚姻,反对国家吗?它不是提倡用行善和求乞、独身和禁欲、修道和礼拜来代替这一切吗?基督教的社会主义,只不过是僧侣用来使贵族的怨愤神圣的圣水罢了。

不过这还不是嘉宾发言的主要问题。如果一定要用“优秀传统文化”解决现代人的心理问题,首先应该明说哪些东西是“坏的传统文化”。连古人你都不想得罪,现代问题肯定讲不清楚。

现在孔子被逼着说“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从逻辑上说,就得说清楚和外国人的区别。比如说,有哪些东西是马克思不能接受的,或者是外国文化无论如何做不到的,然后才能总结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从这一整集内容来看,一定要找“独特性”论述。我只能看到后面说,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奥秘是秦汉以来成熟的制度,以及坚持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中华传统文化。这实际上还是要把整个传统文化捧回来,拒绝切割。

可能是导演自己也觉得上面的论述不完整,所以后面安排孔子突兀地补了一句:“封建礼教怎么能等同于传统文化”。

如果是现代嘉宾来做这个判断,是没问题的,但让孔子自己去反对“礼”,离谱程度,就像是让梅西站出来,说踢球不等于健身,要严厉打击足球对健康的危害。我猜,导演逼孔子替自己代言,是因为孔子不需要解释自己的发言,能回避“什么是封建礼教”这个现实问题,把这一集混过去。

第四集的标题是《别开生面》,片头先借着中国高铁的话题,提到了马克思一段真实经历。他晚年经历了1848大革命和1870年巴黎公社两次失败,总是看不到成功的革命实践,情绪有点低落。这个时候马克思在伦敦逛街,看到一个电动火车模型,精神立刻振奋起来了。

马克思精神振奋的理由,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理由是生产力进步一定要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当时马克思的原话是对李卜克内西说的:

“这件事的后果是不可估计的。经济革命之后一定要跟着政治革命,因为后者只是前者的表现而已。”

但是,湖南台裁掉了马克思的原话,让马克思的感慨停留在生产力层面,感慨电力火车一定比蒸汽火车更快,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显然是有熟悉马克思历史的人做导演,故意一刀剪在最重要的地方,废掉了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唯物主义历史规律。

禁止马克思使用历史唯物主义工具,关于历史的问题就只能让孔子来回答。接下来嘉宾提问,说能不能从古代预测到今天的中国,这个问题孔子演员直接用了论语原话。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孔子连《易》经都没用上,就从夏商周的历史,说我能算到今天中国的现状。马克思只能在旁边说:“这个观点很了不起!”。

这一集,导演做了一件我很喜欢的事情。让大家去读宪法序言的第一句“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然后嘉宾出面,说这是现代中国继承传统文化的标志。

这里我要解释一下,宪法序言是从54宪法继承的体例,现在的宪法第一句,内涵也是从54宪法来的。第一段只有两句,前面引用了第一句,我来补一下第二句:“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整个序言,只有这句话提到了“传统”。真要说传统文化,绕不过“革命”两个字。新中国的传统,与其说继承秦汉唐宋元明清,不如说继承李自成太平天国。

当然我也理解嘉宾说话说一半的原因,他无非是想引出后面大一统的话题。这在阶级史观、革命史观下其实有合理的解释。我小时候看的历史书,明确说大一统国家可以促进技术交流,促进文化融合,大多数情况下比分裂状态更进步,所以在东亚特定环境下,是中国文明的主流。现在请来的嘉宾吞吞吐吐地搞断句,反而显得心虚。我也不知道他心虚什么。

第四集请的嘉宾是石油大学马克思学院的院长张明明。我没听说过她的学术作品,只看到她在结尾做了一个神奇的论证,说中国传统文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是合一的。

张明明逻辑很有趣,说古代一个君子年轻的时候想要个功名,就学儒家;等到当官不顺,被皇帝贬到偏远地方,变成道家;如果家里再有什么变故,比如死了老婆,会接受佛教思想。所以,中华文明什么思想都能接受。

看到这个论述,我首先想到1990年春节晚会的一个段子,夫妻两个争论生孩子问题。宋丹丹说你听听广播里怎么说的:“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黄宏说:你那是听错了,我给你说正确的:“实在不行了,男女才一样”。上面的逻辑,怎么也听不出多种文化主动融合的意思。

另一个嘉宾接她的话,说例子举得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国人接受起来,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我也不知道他俩到底想表达什么立场,是黑还是红。

最后看第五集,导演已经不怎么让马克思说话了,这一集主要看嘉宾。

首先是用科举制当证据,让观众相信中国制度有创新,逻辑是这样说的:

科举制之前是家族决定个人,科举制之后是个人决定家族,所以科举制度给了每一个人希望。

我前面提到,整个节目,干货最多的部分,就是第一集赵冬梅的分析,因为她做了其他嘉宾都没做的事情,要在传统文化里面挑出消极的一面,然后再推荐剩下的优秀部分。我回顾一下,她说,中国自宋代开始,从外联走向内敛,文化也越来越封闭,证据就是科举制的范围限于八股时文,越是明清时代,问题越严重。

导演可能没意识到,这里的发言,和前面赵冬梅的观点发生了正面碰撞。

对于科举制和“考编制”被神化的问题,我的460期节目在批评“小镇做题家”局限性的的时候提到过:

群体利益不等于个人利益的简单累加。如果小镇做题家因为自己是科举制考核的胜利者,就要求全社会都实行科举秩序,最终会把自己也困住。前面我回顾古代科举制,就是想提醒观众,古代统治者选择科举制的核心原因是维稳,而不是公平。

小镇青年很容易把自己代入“寒门士大夫”。但是从人口比例和社会发展方向看,小镇做题家既不是世家,也不是寒门,而是平民,是老百姓。前面引用过文彦博为科举制辩护,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一句话,“陛下为与士大夫治天下”,下一句是“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如果能把自己摆在“百姓”的位置上,摆到无产阶级的地位上。小镇做题家的很多问题就自然解决了。我们是比较擅长做数学题的老百姓,是熟悉写作文套路的无产阶级。如果所有“做题家”的人生目标只是考个编制,带着安全感俯瞰其他人的艰难生活,就算编制到手也不会有真安全。

在科举话题后面,赵冬梅也做出了一个判断,说中国古代没有任何宗教战争,证明中国文明是个和平的文明。中国文明是不是和平,当然可以讨论,但要说中国古代没有任何宗教战争,这个说法有两个问题。

首先,她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儒学的宗教性,尤其是忽视了汉朝儒学的宗教性。其次,她明显不承认农民起义是正式的战争,所以无论是黄巾起义、白莲教还是近代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都被开除了正式战争的资格。这是典型的统治阶级史观,和前面郭继承对科举的认识一样,主动采取了皇帝、贵族和士大夫的立场。

但他们也知道,观众是普通人,不喜欢太赤裸裸的统治阶级文化。所以,整个五集内容,主要套路就是来回绕圈,避免做任何清晰的定义,不得罪任何古代人,当然更不想得罪任何现代人。所以我还是最前面的建议,如果一定要看,至少1.5倍速观看,节约宝贵的时间。

最后我推荐一下郭继承副教授的总结发言,我觉得完全可以平移到玄幻小说,神话故事: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魂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我们的根脉。”

如果你看懂了这句话,那他们就没白做这五集内容。如果你看不懂这句话,那我和你达成了一致意见,就是节目根本就看不懂,完全对不起严肃的标题。

督工你对湖南台的《当马克思遇见孔夫子》不太满意,有什么改进意见吗?

想改的地方很多,但改造方案首先要考虑成本,不能说从导演到演员再到剧务都换,那等于从头做一个节目了。国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最好是能花小钱办大事。

5集节目看下来,别的嘉宾,场外没听说有什么重要学术成就,上场更没表现出高于中学常识的水平,但郭继承副教授明显是被绑住了手脚,稍微给一点自由度就能明显提升节目质量。这里我介绍一个背景,就是《马克思遇见孔夫子》这个题目,是郭继承副教授演练过几十次的熟练段子。不信,可以到所有短视频平台,搜索“马克思是个中国人”,或者“马克思是潜伏在西方的的中国人”,立刻就能看到郭继承副教授以各种角度论证马克思属于中国文明。

潜伏在西方的中国人【完整版】_哔哩哔哩_bilibili

我总结一下郭继承教授的发言。

首先,西方文明的底色是自私,只有中国人讲集体主义。

其次,西方也有个别集体主义者,比如马克思。

第三,他们在西方不是主流,要找个国家体验自由。

结论,马克思是纯正中国人。

这四段逻辑清晰明白,如果摆到湖南台的节目,别说让马克思遇到孔夫子,就是让马克思找孔夫子磕头拜师,也完全没问题。

当然,郭继承的论证也能挑出不少毛病。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回过头看湖南台的两个半小时节目,你找不出任何一段话,能像自由的郭继承这样,层层递进,摆出清楚的因果关系。郭继承列举的事实可以去分析,但两个演员和其他嘉宾说话吞吞吐吐,圆滑讨好,根本就没有被批评的资格。一言以蔽之,离开演播厅的郭继承起码在说人话,湖南台的那玩意连个错误都算不上。

除了内容,在表现形式上,也是郭继承打败湖南台的大制作,这里我只说一点,看自由的郭继承讲话,我不会开倍速,正常往下看就行。而我要求同事去看湖南台的节目,截几张图做节目,同事看了一会对我说,找这期素材,要算工伤,得加钱。

所以,最简单的提升方案,就是保留原来的标题,继续让《马克思遇到孔夫子》,同时给郭继承副教授升职,当总导演兼主持人,这节目就能用十分之一的成本,达成现在十倍的影响力。至于说影响力是正面还是负面,我觉得方向上肯定和现在的影响力一致。

在年轻观众中,郭继承也算名人了。别的不说,有一张著名的怒斥无良媒体四格截图“你为什么专捡这个事报道”,我每天能看到好几次。

但郭继承副教授似乎并不喜欢自己的影响力,主动清空了B站的所有视频。好在他比较大度,不太在意别人引用自己的视频片段。经过最近的搜索,我发现,他的主要阵地在短视频平台,开了一个“继承之道”的栏目,像我一样,认真卖培训课程。只是我主要面向青壮年,他主要开发短视频中老年市场。认真地讲王阳明,讲易经和道德经,讲论语,是全科传统文化大师。

所以,不用怀疑,郭继承副教授是身经百战的媒体人,而且在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和湖南电视台的立场完全一致。找他当嘉宾,是《马克思遇到孔夫子》制作团队最正确的一件事,可能也是唯二正确的事,另外一件事是选了一个有传播力的标题。

很可惜,传统媒体僵化的制作套路限制了郭继承教授的发挥,甚至连郭继承自带的流量都没用上。节目现在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赞美,甚至连像样的批评意见都没有。我认真做了一期节目,给湖南电视台捧场,但我提醒制作团队,这期节目,有一多半是看在郭继承副教授的面子上做的。下次再做节目,千万不要再打压特殊贡献人才了。

658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睡前消息编辑部的公众号持续更新,视频的文字内容随后发在“睡前人间”公众号,视频同步在微博“睡前视频基地”更新。我们周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