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迁移至 vitepress,同步新内容(如高见)! 不过仍可访问旧版,但不会再有内容更新
x
Skip to content

【睡前消息504】正威压过华为,王文银的十万亿铜矿在哪?

大家好,2022年10月30日星期日,欢迎收看第504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2022年9月7日,全国工商联在北京发布了“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排名,按2021年的营业收入计算,连续六年占据冠军位置的华为,这次退到了第5位,京东集团接替了华为的冠军位置,亚军是阿里集团。

值得关注的是,正威集团排在第四名,压倒华为和腾讯,在广东这个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成为最强民营企业。督工,正威集团似乎是忽然冒出来的超级企业,为什么能超过华为?

首先解释一下,华为排名下降,不是华为自己有什么大变化,而是整个中国产业链地位的表现。美国的芯片制裁迫使华为放弃一部分和高端芯片相关的业务,尤其是手机,所以营业额有所退步。

至于说正威集团,排到第四名也不是新消息,2020年的工商联榜单,正威就已经到过第三名,仅次于华为和苏宁。当时有媒体评论《华为众望所归,铜王终于逆袭》,这里说的“铜王”,就是号称全世界拥有3000万吨铜资源的正威集团老板王文银。

不过,过去几年,和华为、腾讯、阿里、京东相比,正威集团的确在舆论场上相对低调。这次被工商联排作广东省第一民营企业之后,各家财经媒体忽然密集报道正威集团,让睡前消息团队也产生了好奇心。

501期我说要了解一下这家企业,得到了很多观众私信提供的线索。然后我让高流同学沿着线索去查证,又找到了很多有趣的材料。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我们找到的资料,以及对比查证的过程。

一 王文银是谁。

1 小镇青年中国梦

要了解正威集团,突破口首先是董事局主席王文银。正威集团虽然过去低调,但是王文银本人并不低调,否则也不会几年前就被称为“中国铜王”。

网上有很多王文银的专访报道。综合来看,王文银的过去三十年,是一个小镇青年抓住每一个历史机遇落实“中国梦”的故事——先是努力学习考上名校,毕业后进入大型国企,又主动辞职到深圳打工。下海之后,王文银从仓库管理员做到高级经理。然后看准机会创业,拥有自己的百亿级制造业公司。发展到今天,王文银已经收购了十万亿海外铜矿资源,是能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超级富豪。

具体来说,大多数王文银的专访材料都确认,他1968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潜山县梅城镇河湾村。1989年高考,王文银超过重点线50多分,考到南京大学。1993年大学毕业,王文银分配到上海高桥石化,月薪400元。

但王文银不甘心当一个体面的国企工程师,他读高中的时候,因为家里缺钱,爷爷看不起病去世。2012年有一篇专访标题是《“狂人”王文银》,引用了王文银的个人感慨:“光有做官的梦想还不行,还得有钱”。所以,在上海国企工作了几个月之后,王文银就做出了令人惊叹的举动,停薪留职,带着400元南下深圳。

1993年下海之后的故事,各个财经媒体的说法差不太多,高流同学的调查采信了深圳市企业联合会网站的版本。王文银从上海出发,辗转多次火车、汽车和卡车,被黑心旅馆坑钱,花了两个星期才到深圳,手头只剩下10块钱。这里我以个人经验插一句,1993年从上海到深圳花掉390元路费,跑了2个星期,这旅途听起来多少有点奇怪。

剩下的10块钱住不起旅馆,王文银到深圳只能睡在天桥下的水泥管道。按王文银自己的解释,他下海就是为了创业,从一开始打工就想了解现代企业的经营原理,而不是简单地要赚钱。所以他主动放低身段,把大学毕业证藏起来,以高中生的身份去应聘低级职位。睡了几天水泥管之后,王文银在港资企业恒都电线找到了一份工作,做仓库管理员。上班一个多星期,他背下了几千个物料编码,不用查账就能应对所有工作。

1994年香港老板到仓库例行检查,问了几个材料的情况,管库房的总经理说不出来,王文银不用看资料,直接能报出库存余额,准确到个位数,被老板看中,三天后提拔成库房管理部总经理助理。之后三年内,王文银在企业内连升八级,1997年的时候,他一年拿到的奖金和提成有上百万。

网上可以找到恒都集团2022年的半年财报,今年上半年利润760万港元,折合700万人民币。不知道王文银离开之后,现在这家公司还有多少年薪百万的高管。

我又查了一下历史数据,1997年,带领中国历史上最强一届国家足球队的总教练戚务生,年薪是15万人民币。同一年拿年薪百万的高管,对应的是伊利集团副总裁牛根生,后来的蒙牛集团创始人。换句话说,王文银此时的待遇,已经相当于中国经济领域最顶级人物了。

2014年之后,《环球企业家》和《小康》这两家媒体采访王文银,又挖出了一段新的故事。王文银自己说,他到深圳,不是从桥洞直接去恒都电线公司的,而是先到了一家灯泡厂,做扣丝部部长,月薪几千块,手底下有800名女工。

由于女工们劳动强度太大,很多人眼睛累到流血,所以他就带着工人搞罢工,最后参与人员被老板集体开除。他把自己的工资分给大家同甘共苦。一度他资金耗尽,只能和工友们捡废铜烂铁,“一根酸豆角要吃三天”。接下来,才是放下大学毕业证,去恒都电线当仓库管理员。

这个说法和前一个故事有微小的矛盾,就是连升七级的快速提升期是一年,而不是三年。因为王文银自称1995年就已经再次辞职,开了自己的企业——“携威电线制品厂”,这时候距离他离开上海国企只有2年。

工商信息显示,携威电线厂的注册时间是1999年1月8日,和2014年的两个采访记录矛盾。相对来说,2012年的采访记录更合理,就是王文银在港资电线厂工作3年,才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自己开公司。

后来2015年《商业文化》杂志在2015年刊登一篇文章,标题是《正威的商界传奇故事》,又提出了另一种说法,正威国际集团是1997年在香港注册的,之后1998年才到深圳成立携威电线制品厂。

《正威的商界传奇故事》

从这些相互矛盾的专访报道来看,王文银先生一定没有认真追究过乱写报道的媒体责任。

2. 南京大学天文系?

负责查证资料的高流同学比我小不少,90年代还在读小学,对当时动荡的中国社会印象不深,也不是很在意王文银创业经历的复杂性。高流带着21世纪打工求职的记忆往回看,比较迷惑的内容是扔掉南京大学毕业证,以高中生身份去找工作。王文银在多个采访记录里都复述过这段经历。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王文银在南京大学学了什么。从服从分配到上海高桥石化厂来看,他似乎是化学系的。南京大学1960年就建有高分子材料专业,是国内比较早转向精细石油化工的学校,毕业生去东南地区的石化工厂很合理。

但是,从互联网公开资料来看,大多数媒体内容都介绍王文银是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的。南京大学依托解放前建立的紫金山天文台,天文系实力一直是国内第一。80年代,中国舆论气氛普遍崇尚带一点玄学色彩的高科技,在冷战背景下尤其看重和航天相关的专业,所以天文专业吸引了最优秀的生源。

当时南京大学天文系每一届只招十几个本科生,录取分数线超高,现在的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夏志宏教授回忆说,当年他大学第一志愿是南大天文系,打算考不上再去清华自动化凑合一下。

按王文银自述说,他超出重点本科线50多分,考大学当然很容易,但如果在80年代想去南京大学天文系,成功率无限接近于零。当然凡事有意外,高考总有能“捡漏”的毕业生,这里我暂且相信王文银是南京大学天文系的。

高流同学沿着南京大学天文系的线索往下查,发现王文银毕业于南大天文系的说法,是财经媒体“投资界”2016年的报道。而互联网上关于王文银毕业于南大的说法,最早来自于《安徽市场报》2009年8月28日的采访。但这篇采访显示的王文银出生日期的1970年,1989年19岁就从南京大学毕业,和其他的主流说法都对不上。

所以,查证范围必须继续往前追溯,从更可靠的资料开始推导。王文银是安徽潜山县人,这一点没什么造假必要。搜索潜山县各个中学的校友活动记录,可以发现,潜山县野寨中学在2021年接受过1989届校友王文银、刘结红夫妇的捐款55万,基本可以证明王文银是1989年中学毕业参加高考。

再看正威集团官方网站,有两篇介绍王文银的文章,都说他是1989年考上南京大学,1993年毕业,可以看作是王文银本人确认了自己的大学入学时间。

但是很奇怪,南京大学89级93届出了一个千亿富豪,但是南京大学的官方网站上搜不到任何王文银的消息,似乎他们并不以这位知名校友为荣。与南京大学相关的网络信息,只有“南大教育发展基金会”发布过一篇文章,提到了校友王文银。但南大教育发展基金会网站并不受南京大学直接管理,就连这篇文章也是转载的,原创是还是财经媒体“投资界”。

为了验证王文银的真实身份,高流同学去旧书市场搞了一本90年代的南京大学年鉴,发现天文系1993届毕业生只有11人,王文银的名字不在其中。

如果说王文银改过名,天文系93届毕业生只有一个姓王的,是现在紫金山天文台的王敏研究员,性别为女,和王文银肯定不是同一个人。如果说网络资料搞错了专业,年鉴上还有1993年南京大学的全体毕业生名单,其中也没有王文银。

网上还能看到一种小众说法,说王文银是1990年从南京大学毕业的。本着不冤枉一个好人的态度,高流同学又搞来了南大1990年的年鉴,结果一样,不仅天文系没有王文银,整个毕业生名单也都没有王文银。

这些资料看下来,反而是2015年财经杂志《小康》记者谈乐炎的采访记录提供了逻辑上更合理的说法,王文银早年求职碰壁,是因为没有大学文凭。《小康》是中国最权威媒体《求是》的子刊,记者谈乐炎2021年还在求是主管的中国小康网发文章。他的文章,应该比其他财经媒体更可靠。王文银创业之前很可能并未读过大学。

《王文银:如何将民企裂变成世界500强》

没读过大学,也不是什么缺点,只是王文银反复强调自己是国内最好天文系毕业的,似乎和个人爱好有一定关系。最近几年王文银在宣讲成功学经验的时候,一直强调在“量子力学”有深入思考。2018年,王文银的妻子刘结红在公开场合说,王文银“认为现代物理学最大的突破是量子力学,一直在研究量子力学带来的科技变革机遇”。所以最近两年,网络上关于王文银的文章,都说他在管仓库的时候,就已经在 “天天琢磨量子力学”了。也许王文银需要用南京大学天文系的出身来推广自己的完整理论。

王文银的下一段公开履历是1993年到上海高桥石化工作。就算他没读过大学,也有一种可能是从其他技术学校分配到上海高桥石化。关于这段经历,网络媒体说法不一,有的说王文银在上海高桥石化当干部,有的说他是高级技工。

如果是其他国企,这些说法是可以接受的,但《上海高桥石化志》显示,高桥石化属于80年代合同制改革的样板企业,1992年已经落实了全员合同制,不会像其他老国企那样直接接收分配来的学生,所以王文银就算在这里工作过,也不会是1993年分配进去的。这里我再次感谢上海地方志工作做得比较好,大型国企都有自己的志书,网上还统一提供电子版。

3 本色的基层生意人

到此为止,可以说王文银自述的早年经历都基本上被推翻了,只有1989年高中毕业是可以确认的事实,毕竟妻子也是高中同学。另外就是工商注册信息比较可信,因为要负法律责任。工商网站显示,王文银1989年到1993年在深圳市经营通达电线电缆厂,这应该才是王文银高中毕业后的事业起点。

前面高流同学整理的财经媒体报道,最值得关注的一篇是《环球企业家》杂志的文章:《新铜器时代》。这篇文章同时也是王文银自己最喜欢的报道。王文银发家之后,以正威集团的名义主持出版过三本书,名字分别是:《正威知道》、《正威禅道》和《正威智道》。我们买到了《正威智道》,这本书有一个章节是正威集团确认过的媒体报道内容,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这篇《新铜器时代》。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新铜器时代》是正威集团出钱定做的宣传品。

正威集团自己认可的内容,我这里就直接引用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形象丰满的王文银。

比如说王文银早期最关键的合伙人是巫冠逸,两人在2002年认识,当时巫冠逸是台一铜业的协理。王文银需要和巫冠逸搞好关系,得到稳定的铜材供应,所以花了四年时间陪他打高尔夫,给他报销差旅费。后来巫冠逸成为王文银合伙人,给他带来了一大批客户。

王文银自己确认,平生两大爱好是红木家具和盆景。创业初期还没什么钱的时候,就曾花两万块钱置办了一个红木办公桌,后来发财了,自称飞到厦门,连夜买了几个亿的红木,为此专门投资建了红木厂。现在正威集团的所有办公室桌椅都是红木家具,两把椅子价值一百多万,就连员工衣柜和文件柜都是小叶紫檀、黄花梨。

盆景方面,王文银热爱罗汉松,曾花四百多万到日本买盆景,安徽铜陵工厂里还有一棵百年桂花树,是他亲自带人到山里挖回来的。2013年铜陵气候干旱,工厂里有一颗罗汉松枯了一半,王文银发现之后,把包括他哥哥王文金在内的高管统统罚了一个月工资。

《正威智道》收录的第二篇文章是《小康》杂志2014年的文章,《王文银的“正威”梦》作者是余弘阳记者,现在还在《求是》系统内工作。

余弘阳的文章专门描写了王文银爱看书,每年至少要读一百本书,最喜欢的书是《道德经》,研究了整整五年。王文银要求公司高管每年至少要读24本书,读书笔记要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不合格要罚款。他的办公室里放着小学、中学课本,甚至还有高三做过的高考模拟试卷。这一点我倒是很喜欢,因为我也在办公室放了中小学课本,隔一阵子就翻一番,加强自己的通识教育。

这篇文章还说他不任人唯亲,其他亲属没没有公司的任何股权,这句就是说谎了。王文银不信任外人,目前几千亿的集团还是家族式管理。妻子刘结红、哥哥王文金,兄弟王文生、王文转,都是在集团不同公司持股的高管。

总的来说,除了编造履历之外,王文银其他方面都不出乎意料——有耐性,善于揣摩人心,对传统秩序有敬畏感,愿意花钱营造比较夸张的文化符号,随时搜集碎片化的信息,用来组合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算是最典型的20世纪末中国基层商人。接下来我介绍正威集团的发展历程。

二 正威集团观察

1 逆势扩张不容易

王文银自己对正威集团的发展有清晰的总结,原话是:“20年来,五次危机和机遇成就了五个全新的正威”。这对应了他自己最得意的五次逆周期扩张:

第一次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他囤房、囤设备开工厂造电缆,在市场复苏时大赚; 第二次是2003年非典,原材料市场萎靡,他在国内外购买了大量矿产资源,进军采选、冶炼行业,又大赚一笔,还在深圳开创了30万平米的园区; 第三次是2008年金融危机,他抄底了很多人才和资源; 第四次是十八大期间,他在全球储备了大量矿产和土地; 第五次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鼓励国企混改,他与央企国企开展合作。

2015年《环球企业家》的报道介绍了逆势扩张的驱动力。2003年非典时期,王文银要在铜陵筹备一个25万吨产能的铜加工厂,也就是子公司全威,一期投资就要10个亿。王文银自己明确说,不断邀请省领导甚至中央领导调研,这个项目才能才一步步推进。后来王文银在酒桌上拼命,喝“炸雷子”、“深水炸弹”,从深圳中行贷到5.5亿,从安徽工商行贷到8亿,拿到1000亩地把厂建起来。这个例子是王文银之后快速扩张的典型样板,就是先谋取政府宏观支持,用个人关系把政府背景用到金融领域,给自己带来爆发式增长的资金。

王文银说他在2008金融危机抄底人才,我们没找到什么依据,但是那一年,正威集团副主席巫冠逸炒铜期货大赚了一笔,激励了正威集团从国际贸易赚钱的信心。后来正威集团在全世界招募国际金属交易人才,在新加坡成立了艾文资源国际公司,这和王文银的运气结合起来,可以解释正威集团快速扩张的一部分资金来源。

王文银说自己在十八大期间看准风向,在全球储备了大量矿产和土地。但正威集团这一年的年度总结大会上没有提到储备矿产问题,重点提到的业务还是铜材和贸易。

2013年,正威集团的投资部完成签约项目11个,启动新项目4个。这些项目基本上都能落实到地方政府官方网站的对接信息,比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园、黄石正威电子信息产业园、兰州电子信息产业园、保定正威汉玉集团总部、曲阳雕塑文化产业新城、威海滨海新区正威高新材料项目、郑州航空港产业园项目,以及洛阳多个领域的产业投资项目。

但很遗憾,这些项目成功成功率不高,有的烂尾,有的干脆就没启动。说明正威集团一旦离开铜加工领域,项目的实际盈利率就比较可疑了。

王文银说的第五次扩张是参与国企混改。近两年能查到的项目,首先是2020年筹划控股生产柴油机的云南云内动力集团,这个项目从一开始就不顺利,负面消息不断。2021年12月被曝光有内幕交易,紧接着又有信息传出,说王文银不签协议,合作流产。

另一个项目应该是今年河南豫光金铅,豫光金铅是国内铅冶炼标杆企业,政府要求引入投资方注册资本超过15亿,而正威集团年初在河南新注册了一个公司,注册资本20亿,行业内普遍估计,是由正威集团作为投资方来执行混改工作。但这个项目目前也处于停滞状态。

所以,王文银的“逆势扩张”原则,更多的反映了他个人对企业发展的期待,而不是实际收益。实际操作中,正威集团的核心经营方向还是从电线行业衍生的铜材加工,以及在铜材加工基础上进行的国际期货投机。这方面正威集团有百亿级的有效业绩,无可否认。再加上铜材料贸易放大的营业额,核心业务可能产生上千亿的营业收入。

在这些业绩之外,正威集团达到几千亿的营业规模,主要手法是营造政府背景获取银行支持,尽量放大影响力。公开信息显示,王文银在很多地区和领域进行了投资尝试,但只要超出自己的核心领域,投资效果一般都不太好。正威集团对外宣称的7200多亿营业额肯定有一定水分,并不能说明它的实力能和华为、腾讯相提并论。

2 十万亿铜资源在哪里?

虽然核心业务一直是铜材加工,但是,从正威集团自己的宣传来看,王文银并不希望仅仅被看做一个普通的中国铜材商人,而是努力宣传自己拥有一家国际化巨型企业。

正威集团网站自我介绍,集团在全球有三大研发中心,分别在瑞士、美国和新加坡。

我英语不好,让高流同学去调查了这些海外中心,都没发现值得一提的业务。 先说瑞士中心,正威集团在2010年12月,到瑞士日内瓦成立了一家公司,叫ARC资源,挂在王文银妻子刘结红名下。这家ARC资源,是正威集团在香港的ACTE国际资源有限公司的孙公司,主营业务还是贸易。

至于美国研发中心,王文银在2014年9月到美国公开考察11天,见过蒙大拿州州长,还去了趟哈佛大学,据说达成了新材料、半导体、健康医疗行业的成果转化意向,但看不到任何具体项目。

正威集团在美国的实质性资产,是2015年4月在广州与美国通用钼矿签署的股权投资协议,花几千万美元买了通用钼矿10.5%的股份,后续几年正威集团多次增资,成为最大股东,但持股比例仍然只只有十几个点,对膨胀到7200亿的营业额贡献不大。

最后说新加坡中心,中国经营报2018年刊登过一篇文章,提到王文银在2010年就在新加坡设立了IC设计研发中心,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信息。不过高流同学意外发现,正威集团海外有个房地产投资公司叫文威(Wen Way)。

文威公司的网站上有篇文章,说截止2013年6月,他们已经在新加坡投资了2亿美元的房地产,所谓的“新加坡中心”,只是学着其他中国有钱人,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而已。

更有意思的是,文威公司的官方网站介绍了国内没提到的信息,文威大股东刘结红、以及丈夫王文银都有新加坡永久居住权。目前正威集团的工商登记信息还是坚持说王文银无海外永久居留权,两个说法必然有一个是假的。中国大数据系统还需要加强管理,给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做好预警。

当然,这三个海外中心都是空壳也不是大问题,正威集团并不认为这是主要的海外资产。打开正威集团网站,它在几乎所有宣传材料都反复强调:

“在全球拥有超过十平方公里的商业开发园区,一百平方公里工业开发园区,一千平方公里采矿区,一万平方公里矿区面积,十万平方公里探矿权面积,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逾10万亿”。

中国国铁集团的总资产是9万亿,而正威集团宣称自己的海外矿产价值十万亿,相当于中国年度GDP的8.7%,这是一个挑战常识的数字。所以高流同学继续把之前的媒体报道翻出来,想知道十万亿是怎么算出来的。

还是回到《环球企业家》2014年的重头文章《新铜器时代》。这篇文章当时就宣称王文银拥有超过1000万吨铜储量,希望三五年后能增加到3000万吨。而《正威智道》那本书收录的《徽商》杂志2016年报道,说正威已经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拥有多座矿产资源,掌控全球4.29%的铜储量,铜矿总储量在2600万吨到3000万吨之间。

3000万吨铜,相当于全中国的铜矿储量,如果都变成纯金属,确实超过十万亿人民币,但这个算法首先忽略了开采和冶炼成本,是个虚数。更重要的是,任何统计资料都看不到正威集团这3000万吨铜储量在哪里。

铜是电器产业的灵魂,人类已经把全世界的主要铜矿产区探索的非常清楚了。如果真有企业收购3000万吨储量的铜矿,只要矿区在地球上,就一定会被统计为排名前几位的超级矿业公司。但国内外任何铜矿权益统计都找不到正威集团的名字。

2018年11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发表论文,汇总标普数据,把全球4400个铜矿山都算了一遍。论文结论是到2017年底,中国海外铜矿项目50个,储量总共4441.8万吨,但统计表格里面根本就没有正威。

正威集团的核心产业是铜材加工,再加上一个铜期货贸易团队。如果3000万吨铜当量的矿产储量真的存在,肯定算是正威集团不可撼动的压舱石。但从我们的调查来看,这块压舱石和王文银的南京大学毕业证真实性差不多。

前面我提到正威集团最近几年有一次失败的扩张,企图收购云南云内动力集团。我在网上找到了当时股民的反应,有人说正威集团让人联想信威集团,王文银让人联想到王靖。

信威集团就是我们312期节目重点介绍的企业,那一期的标题是《尼加拉瓜运河没了,中国多了2000亿的坑》。王靖2009年把信威集团变成私人资产,之后几乎没赚过钱,但一直在拼命向国内银行贷款,挖了几百亿的债务大坑。为了解释贷款和亏损原因,信威集团用海外资产吹了无数个泡沫。

2012年,王靖宣称要投资100亿美元,到乌克兰开发克里米亚海港和工业区。 2013年,他宣布要投资500亿美元,在尼加拉瓜修建一条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运河,跳过巴拿马运河。 2015年,王靖宣布策划泰国克拉运河项目,绕过马六甲海峡。 2014年,他号称要收购乌克兰的核心资产,马达西奇发动机公司。到现在国内还有很多人认为马达西奇公司已经是中国的。 2016年,王靖号称要收购以色列航天企业。

可以说,中国互联网上最近几年所有的脑洞段子,都被王靖用了一遍,顺便从国内搞了几百亿资金,把企业的市值吹到2000亿,自己套现了几十亿,这都是用老百姓的血汗钱托起来的。

王靖有什么背景,到现在也没人知道。但王靖和信威集团用来维护泡沫的方式,就是宣称自己是民族产业的希望,替国家去收购海外紧缺资产。所以,现在看到王文银的正威集团在一切场合吹自己有3000万吨铜的全球矿产储备,价值十万亿,我的第一反映也是想到信威集团和王靖。最近几天,各大财经媒体密集赞美正威集团,甚至已经开始宣传王文银是隐形中国首富,但没有一个媒体去核实矿产资源到底在哪,所以睡前消息编辑部产生了习惯性的担心。

当然,吹牛本身并不违法,甚至也不一定要上税。王靖倒台,不是因为他抄袭网络段子太多,而是因为他在国内挖的金融大坑填不上了。到此为止,我们找到了王文银和正威集团官方资料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王文银和正威集团有违法的地方,只能说明他们需要不断编造信息来支撑一些信心。至于这些信心被用到哪里,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

目前来看,正威集团的7200亿产值,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全国的几十个产业园,大多数是最近几年新建的。可能的话,我们会梳理这些产业园的经营现状,再做一期节目,看看是不是和所谓的3000万吨铜矿海外资产有账目联系。如果有观众对相关内容有深入了解,非常期待各位能给我们做积极指导。 504期节目到此结束,观众可能注意到了,本期节目和ID“高剑犁”联合发布,以后高流同学将会更多地关注产业、科技资讯,做深入分析,欢迎大家同时关注。我们周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