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2021年12月7日星期二,欢迎收看363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最近几周,因为司马南的一系列视频,联想公司的合法性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热点。一些人指责联想私有化过程中有大规模的国有资产流失,还有人批评它滥用中科院计算机所的背景赚钱,浪费了国家巨大的支持,始终做不出技术突破。黑岛你怎么看待联想最近的公关危机?
大家都说互联网有记忆,但这个记忆周期并不长。过去二十几年,中文网民总数一直在暴增,所以主导互联网话语权的用户群每隔七八年就会更新一遍,然后把很多成熟的老话题再炒一遍。而记忆能跨越10年以上的老网民,无论是作为读者还是作为创作者,都不会被这些内容推着走,反而有可能回来利用这些内容。
2021年底司马南推动的联想公关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下舆论场上展现的所有事实、逻辑和情绪,在2010年之前都已经有了。
比如说,联想在研发上投入不足,却打着民族科技企业的旗号要国家支持;联想在国内市场卖高价,却在北美市场坚持亏本销售,是否算是伤害了民族感情,这些问题在网上争论了不止两三次。而2000年前后联想公司私有化的过程不透明,同时高管的财富快速膨胀,更是从纸质媒体吵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在无论是反对联想的一方,还是支持联想,嘲笑司马南的一方,都没有新的证据,都在不断重复互联网的老内容。本来马前卒工作室并不想重复互联网老段子,更不想重复自己,但是过去几天很高比例的观众留言要求我们谈谈联想事件,所以我再来回顾一下历史。
从20年的时间跨度来说,联想最新一轮公关危机,并不是从司马南发视频开始,而是起源于2018年5月。当时网络传闻,联想在5G技术标准投票时,悄悄黑了其他中国企业,创始人柳传志发表公告信,号召要打一场“联想荣誉保卫战”,结果越描越黑。最后联想放弃正面回应,躺倒拖延时间,在疫情开始之后终于等到了社会舆论资源转向其他热点。
2018年看似惊人的舆论压力,并没有让联想付出很大代价,联想公关系统也因此麻痹懈怠,忽视了并未修复的公共形象缺口,更想不到在疫情结束后,在早期网红的推动下,新一代网民会把互联网早期的话题当新闻,和2018年的危机合并算账,制造了全面的公关危机。
现在来看,联想公关系统的应对策略和2018年差别不大,仍然是拒绝对批评做任何正面回应,想拖延时间让话题热度自然冷却结束。这也许是联想公关部陷入了自己的官僚主义和经验主义,但我站在柳传志的立场上考虑,也的确很难给联想找到合适的形象定位,所以干脆先沉默一阵再说。
这一次舆论事件,联想方面保持低调,黑岛你比较熟悉当代史,怎么看待联想的立场和被批判的事实?
2018年,联想高管发过公开信,避开了产权和价格歧视的问题,宣称自己的所有行为都是的企业决策,同时提醒公众,联想管理层白手起家,给中国打造了一个超大型企业,在PC市场上份额世界第一。这些历史也许存在一些争议,但是对于中国有功劳有苦劳,不应该被骂得这么惨。
大多数企业,包括被联想牵扯到的华为在内,遇到公关危机,都会使用类似的逻辑来辩护,抛出一个“复杂中国”的概念,强调自己功大于过。但联想走这条路,几乎必然失败,因为联想和它管理层最大的“原罪”,就是辜负了当年全国上下对它的所有期盼和支持。
联想的管理层一直喜欢强调,自己创业的时候,只拿了几十万人民币的投资,做出这么大一份资产相当于白手起家。这显然故意忽视了自己从国家拿到的无形资产价值。联想是中科院计算机所在电子信息产业开办的唯一直属企业,这个背景一度就意味着近乎垄断性的利润。联想最早的拳头产品是汉卡,一种加强计算机上汉字处理能力的专用设备,这款产品奠定了联想早期高科技企业的形象。但发明汉卡的倪光南院士开始并不是联想员工,如果联想没有中科院计算机所的背景,倪光南不可能把自己最重要的科研成果交给一家十几个人的作坊。
上世纪中国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有没有半官方背景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很大。柳传志早年讲过一个故事,他八十年代开始经商时,曾经遇到一个香港商人在合同里设坑,联想可能会损失一大笔钱,多到能让当时的联想直接倒闭。发现问题时,银行票据都已经签发出去了,从法律上说那笔钱已经是港商的合法财产,可以随时转走。但据柳传志自己说,他跑到银行里把情况说明了一下,银行就同意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借口,扣住款项不转账。然后柳传志重新联系港商,说“这里是中国大陆,国情不一样。”港商发现自己真的无法把钱转走,以为联想能让银行作废票据,才软下来答应修改合同。
当年联想与港商的那场纠纷,到底是谁违规,已经很难说清楚了。但柳传志动用的商务手段显然已经超越了企业行为。银行宁可牺牲自己的信誉,也要强行保住联想的资金。如果联想没有直属中科院计算机所的背景,只是一家普通企业,肯定享受不到这种待遇。柳传志在计算自己创业资金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把这些优待考虑进去。
20年来,依托半官方背景,联想得到的最重要扶持,是占据了利润丰厚,付款稳定的公共机构采购市场。我“台式计算机”作为关键词搜索了中国政府采购网,在默认公示的最近十个采购项目里,联想中标了九个。
最近一期中央国家机关集中采购台式计算机定项目,5155台计算机,联想中标4972台,只留给同方183台价格最低的订单。
ä¸å¤®å½å®¶æºå ³2021å¹´å°å¼è®¡ç®æºæ¹ééä¸éè´é¡¹ç®-9ææäº¤å ¬å
依托这些支持,柳传志只要不是太无能,总可以做出一家全国知名的大企业。但是,国家拿出这么多资源投入联想,目的肯定不仅仅是安置几个中科院干部,制造几个亿万富翁,最起码要产生一点能拉动整个社会进步的技术成果。
联想自己也不否认国家赋予它的使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联想在国内营造的品牌形象,就是中国自己的顶级高科技企业。它长期使用的广告、文宣也都不断的强化一个概念:支持联想,就是支持中国发展自主高科技。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么”——联想二十世纪的核心品牌形象广告
21世纪初,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后,民族科技企业的品牌形象达到巅峰。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正面宣传逐渐成为联想的沉重包袱。因为联想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什么叫“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几十年来,联想的核心产品线长期停留在组装水平,而通过收购成为全球最大的PC厂商之后,联想也没有拉动国内相关上游配套产业。到了最近几年,联想几乎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出身是中科院计算机所了。
2018年之前,联想也曾经在技术方面辩护,表示拥有很多先进专利,但始终拿不出证明技术实力的产品,对同行也缺乏技术影响力。2018年联想遇到公关危机,原因是有人指责联想在“5G标准投票”时“背刺华为”,导致华为的提案被高通否决。联想投票前的真实立场和动机无法考证,但有一句本来可以自我辩护的话,联想万万不敢说,就是联想在相关技术协调机构内的权重太低,在相关标准上支持谁,反对谁,都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仅仅是没有出色的科技成果,联想的公共形象倒还不至于成为完全的负面。上世纪和联想同时代的明星企业,现在大多数已经边缘化了,相比之下联想的经营还算比较出色。但是,在消费者口碑方面,联想在商业和公关两方面,都做出了最差选择。
过去三十年,中国大陆制造业最强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产品性价比。联想做不成高科技企业,但如果它能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起码也可以试试小米公司的发展路线。可是联想在这方面也没有做好。在国内市场上,联想一直把自己定位在中高端市场,价格并不亲民,倒是很喜欢赚政府机构的钱,向所有人收税。与其同时,联想它在海外,尤其是北美市场,却非常喜欢靠性价比建立口碑,常年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要靠中国市场的盈利来补贴。
企业在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很常见,尤其是在外国低价抢市场,本来是可以对国内解释清楚的正面手段。但是,面对消费者的质疑,联想又习惯性地要面子,不肯老实承认价格差异,反而画蛇添足,说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制造了价格差异。结果被了解情况的用户戳穿,彻底丧失了正面回应的资格。在质量过得去的前提下,用户可以容忍较高的价格,但肯定不愿意既出了高价,还被当成傻瓜忽悠。
回顾过去几十年联想的宣传,应该说在法务方面是比较严谨的,几乎不可能起诉联想的广告或者其他文件做了虚假承诺。虽然联想没有变成中国最好的高科技企业,但这本来也不是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承诺,做不到也用不着道歉。我们只能说,联想客观上占据了过去30年的政策扶持,却没有给中国带来技术升级,甚至也没有带来廉价产品,道德上是有亏欠的,而且在公关发言方面说谎成性,现在落到这个下场,是咎由自取。
司马南这一轮攻击联想最严重的罪名,是私有化过程中有违法行为,管理层偷走了国有资产,这个指控可靠吗?
我开始就说了,这一轮对联想的质疑并不新鲜,几乎所有内容就是翻旧账。司马南现在提出的观点和逻辑,我好多年前就知道,从历史上的网络舆情来看,我也能理解新一代网民和司马南产生的共鸣。但无论是从法律角度说,还是从国家处理改制企业的先例来看,几乎不可能对联想的私有化进程追究责任。
因为联想私有化史并不是一个孤例,它代表的是2000年前后近十年的MBO私有化时代。当时一大批原国企、集体企业通过管理层收购,转成了私有企业,联想在其中还算是比较规范的。神舟电脑董事长最近有一点说得对,最起码中科院确实收到了几十亿产权转让金。至于说企业估值问题,2009年时个人PC行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在这个背景下,当时对联想的估值一般认为不算离谱。
一般认为,2000年前后中国大陆的MBO运动里,最有争议的环节是收购资金的来源。根据公开信息,在大多数已知案例中,原高管收购企业的资金几乎都是向银行借来的,而这些高管给银行提供的抵押品,恰恰是他们还没买下的企业资产。
这样的操作显然存在逻辑漏洞,在收购完成之前,产权并不属于管理团队,不能抵押给银行,说明银行在无抵押状态下借出了资金。而如果认定银行有抵押品,管理团队显然又是没付款之前就拿到了企业。抛开这个逻辑漏洞不说,企业管理团队总归是不亏的,如果企业赚钱,自己有股份,可以用分红慢慢还贷款;如果企业亏损,大不了把企业股份给银行,自己的高薪总归是个人财产。
这种MBO模式减少了高管的收购成本,是当时最普遍的操作模式。外界虽然不完全了解联想MBO的细节,但考虑到之前个人财富积累的速度,联想的高管层应该也是通过类似方式筹集资金,完成了对联想的私有化。
十几年后回头看,2000年前后的MBO模式有很大争议,甚至在逻辑上也很容易找到漏洞,但是,毕竟这是中国特殊历史阶段的全国性运动,如果抓住这一点去推翻联想,意味着同时代几乎所有的私有化案例都要推翻。中国虽然不是判例法国家,但最高法院是很重视全国类似判例尺度一致的。所以,多年以来无论学术界和媒体怎么争吵这个话题,官方都不会正式表态。无论今天自媒体怎么骂联想侵吞国有资产,批判也只能停留在网络争吵的层面。这是我对联想事件的基本判断。
——分割线——
黑岛同学从历史角度做出了分析,这里我再对最近和联想有关的舆情说几句。
之所以联想年年被骂,年年不倒,核心原因是整个社会对当代史缺乏一个明确的结论,甚至连清晰的事实也没有展现给公众,所以互联网每隔几年就会在类似的话题上纠缠。有潜在问题的社会集团,比如说联想高管,可以利用这个模糊状态掩盖自己的历史问题。而有经验的媒体人可以隔几年就把成熟的话题拿出来再说一遍,换取流量。这一波是柳传志和司马南双赢,而且从目前的局势看,还可以一直双赢下去。
但是,我依然支持司马南旧话重提,因为中国社会的确需要对当代史做一个清晰的结论,否则很难保证全社会的凝聚力,无论司马南争论的是意识形态本身,还是要求把历史事实展示给公众,我都支持他的做法,尤其希望社会能保护他的言论自由。
另外,我希望所有谈类似话题的人,都应该避免情绪化描述和纠结个别案例。就像前面黑岛说的那样,联想问题只是同时代无数个私有化案例的典型,我自己直接经历的类似MBO事件就有好几起。国家不太可能因为激烈的批判,就单独审查联想一家的法律问题;除非你希望争论永久持续下去,变成一个定期重播的娱乐节目,否则就应该先提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法律标准,然后按照这个标准去衡量同时代的所有案例。联想这个企业还不配整个国家突破整体法制框架搞一次特事特办。
我最近还看到不少文章反过来批判司马南和他背后的媒体操盘者,有的和司马南一样,挖出前几年说了又说的陈旧黑料,这我就不评价了,网络舆论不能总是做复读机。还有一些内容针对司马南最新批判联想的行动,说他和几个小有名气的媒体同行一起,故意挑起争论,打击中国的核心产业,甚至要直接做空联想的相关证券来赚钱。我凑巧算是这个圈里的半个当事人,这里我说一句不打算提供证据的话,司马南也好,他背后的其他媒体人也好,既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来赚这份做空的钱,只是在进行纯粹的媒体操作,写这些文章的人,未免太高看我们媒体主播的能量和背景了。
最后我来分享几条近期简讯
352期节目,我们刚刚介绍了中国第一个核电供暖城市,山东海阳。上周就出现了第二个。
一南一北两座城市进入核能供热时代,能在多大范围内复制推广_能见度_澎湃新闻-The Paper
浙江省嘉兴市的秦山核电站,也就是我之前介绍的核电博物馆所在地,12月3日开始给附近的海盐县供暖,在局部地区结束了南方清洁供暖问题的争论。
法国与阿联酋签署80架“阵风”战机等采购合同,合同总额170亿欧元|界面新闻 · 快讯
359期节目,我们提到了印度买了法国36架阵风战斗机,一度大大提高了和中国边境对抗的信息。这笔貌似不小的生意,和12月3日另一个军火交易相比就显得寒酸了。阿联酋给法国170亿欧元,买80架“阵风”战机与12架武装直升机。
喜欢旅游的观众,可能会知道甘肃青海边界上有个山丹军马场,沿用了2000年,至少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是中国骑兵的重要后勤基地,历代都有中央派驻的养马机构常驻。解放后,山丹军马场长期服务兰州军区,在80年代之前给中国炮兵和步兵提供马车动力,以及给一些边防部队提供骑兵用马。现在这里是一个非常适合夏季避暑的草原景区。
12月5日,兰新高铁在山丹军马场设站,海拔3108米,是全世界最高的高铁站,以后去山丹军马场可以从兰州坐动车三个小时就到。期待疫情结束之后我们可以去看看。
好,感谢大家收看,363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我们周五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