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迁移至 vitepress,同步新内容(如高见)! 不过仍可访问旧版,但不会再有内容更新
x
Skip to content

【睡前消息427】俄国翻新苏联导弹,斯里兰卡债务危机

点击下图观看视频

大家好,2022年5月3日星期二,欢迎收看第427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4月20日,俄军从欧洲部分的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成功试射“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准确击中堪察加半岛的目标。

普京宣布,“萨尔马特”导弹采用国产技术,能够突破任何反导系统。在世界范围内没有类似的型号,未来短时间内也不会有。

俄罗斯国防部说,“萨尔马特”是当今世界威力最强、射程最远的弹道导弹。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总裁罗戈津4月27日表示,将建造46套“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系统。

督工,“萨尔马特”导弹会改变俄罗斯的战略地位吗?

俄罗斯从苏联继承了很多核武器和战略导弹,这一点全世界都知道。最近的战争,无论是陆军、海军还是空军,俄罗斯常规力量都损失惨重,对中等国家没有任何碾压效果。现在的俄国政权完全靠前苏联留下的战略武器,才能保证自己继续统治。前线打不赢的时候,展示一下战略武器,是俄国统治集团求生计划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常规交战不利之后的必然做法,否则其他国家就会想,你天天用的常规武器维护都这么差,战略武器从来没实战过,是不是保养更差。

但是,把“萨尔马特”导弹拿出来炫耀,说这是能改变世界格局的新武器,就纯粹是忽悠人了。这些年说起俄罗斯武器,有个常用梗就是“科技靠考古”,把一堆苏联时代造好,或者基本成型的武器又摸出来,宣布是当代最强武器,之前我们说俄罗斯用苏联套件,每年拼装一两架图160就是例子。前两年,俄罗斯还晒过50年代全世界都放弃的核动力巡航导弹,这次测试的的萨尔马特导弹也不例外,依然是苏联武器翻新。

刚刚测试的导弹,俄罗斯自己命名“萨尔马特rs28”,但是西方给的代号是“撒旦II”,意思是撒旦I型的后继者。对手的评价一向是最准的。以往都是苏联人为了保密,升级版的武器名称基本不变,西方要主动对苏联武器的重大改型赋予新编号。比如说图22轰炸机的西方代号是眼罩,图22M的西方代号是逆火,不同的称号意味着脱胎换骨的变化。反过来说,代号不变,往往意味着升级效果不明显,对手毫不在意。

欧美国家给苏联R36液体导弹的称号是悬崖,到了R36M变成撒旦,原因是R36M采用了高压补燃发动机,大幅度提高了载荷能力,到现在也是历史上投掷能力最强的洲际导弹,所以西方很重视,值得赋予一个新代号“撒旦”。现在看萨尔马特导弹的各种参数,完全还是R36M的微弱改进版,所以无论俄罗斯自己怎么夸耀,西方还是叫它撒旦。

普京当然也知道自己的导弹是苏联R36M导弹改型。但是苏联70年代就拿出来吓唬人的东西,不改个名字,50年后很难吓唬人,增加不了谈判筹码。而且R36M是苏联南方设计局开发,南方联合体制造的,这俩军工单位都在乌克兰。俄罗斯的苏联存货到期了,总要想办法更新一下。所以,普京炫耀的新导弹,最多只意味着俄罗斯火箭部队找到了和乌克兰供应链脱钩的办法。。

苏联的R36m-撒旦I导弹最大投掷能力8.8吨,最大射程1.6万公里。这次的萨尔马特-撒旦II导弹,俄罗斯说有10吨投掷能力,最大射程1.8万公里,看起来提升不小,为什么西方不屑于给一个新代号?

这是一个典型的媒体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俄罗斯说的所谓的新导弹参数可能存在,但是,10吨荷载和1.8万公里射程并不是同时存在,而是在短射程的时候有10吨荷载,轻荷载的时候有1.8万公里射程。刚刚举行的测试,俄罗斯自称使用了部分轨道轰炸技术,可以通过减少荷载的方式增加射程。但是当年苏联测试R36导弹,采用“部分轨道轰炸技术”,射程超过三万公里。现在普京说改进型能打1.8万公里,不是进步,而是在苏联极限指标上退化了。

所谓“部分轨道轰炸”,就是导弹不再打一条抛物线,不是攻击半个地球内的目标,而是像发射一颗卫星那样,让导弹进入环绕地球轨道,接近目标再进入大气层。这样做并没有什么技术难点,因为早期的弹道导弹和发射卫星的火箭是一回事,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就是用洲际导弹发射到轨道的。美国的大力神火箭,后来苏联的联盟火箭,以及我国的长征二号系列都是从弹道导弹改过来的。

“部分轨道轰炸”并不能增加导弹威力,反而因为发射难度大,降低了导弹的战斗部载重。苏联当年尝试,唯一的目的是避开美国布置在北极附近的监测系统,绕路南半球打击对方,等到美国补充了一些监测雷达之后也意义不大了。美苏冷战期间的战略武器谈判,有一条共识,就是不用卫星轨道部署武器。现在俄国重新把“部分轨道轰炸”能力翻出来,无非是两个目的。一是俄国敢于破坏条约,有撕破脸的决心;二是增加翻新导弹的射程,证明自己翻新的苏联导弹,就算牺牲荷载,总不会比过去乌克兰造的差。与其说这是检验新的战略威慑,不如说是又一次心理施压。

但无论怎么翻新,撒旦导弹还是液态燃料导弹,美国60年前就不再继续开发液体燃料导弹了,撒旦导弹顶着一个最强液体导弹的名头,并不能靠多一甲子的功力吓唬人。普京说别的国家没有类似型号的导弹,这是实话,但只在媒体上有威慑力,对军队的威慑力是负数。

60年代美国人就发现,固体火箭可以快速燃烧提高短时间推力,减少导弹发动机喷射时间,提高红外卫星的预警难度。萨尔马特导弹重量超过200吨,最大推力也只有450吨;苏联后来开发的固体燃料白杨导弹,四十几吨重量,推力就超过400吨了,加速性完全没法比。所以,固体火箭用很短的燃烧时间就能进入轨道,同时固体火箭的红外辐射强度也只有液体火箭的几分之一,在军事卫星看来,两者隐蔽程度完全不是一个水平。使用液体导弹,基本就等于放弃了战略突袭能力。

更要命的是,液体火箭结构复杂,平时保养麻烦,启动需要开动各种泵和阀门,步骤也比固体火箭多。无论是袭击对方,还是反击对方的核武器攻击,都不是一件好武器。苏联到80年代也逐渐开始淘汰液体火箭,没想到普京又把落后技术翻出来了,还宣称是先进技术。

为什么俄罗斯要顶着技术缺陷,坚持翻新液体导弹呢?

一个重要原因,是俄罗斯现在不仅缺开发导弹的技术,更缺大规模基建能力,没钱新建导弹发射阵地,所以只能尽可能利用前苏联留下的发射阵地。

去年321期节目,我们说,对于基建能力强的中国而言,大规模修发射井,可能是比造核潜艇甚至造导弹更便宜的事情。因为发射井并不一定需要全装上导弹,还可以用隧道相互联通,不断切换导弹的实际部署位置,让其他国家没有足够的火力破坏中国的反击导弹。

但是,对于基建能力崩溃的俄罗斯来说,修一个发射井,代价并不比造导弹小。尤其是俄罗斯不可能像中国这样大规模修建发射井,也就没有用空发射井制造假目标的可能性,每个发射井都必须充分加固,防御对方的高精度导弹,单个发射井的价格比中国更贵。

所以,既然苏联已经为R-36m导弹修了一批发射井,还设置了配套的发射人员生活设施,俄罗斯现在最廉价的选择,反而是为这些特定尺寸的发射井配一些旧式导弹,保持理论上的战略威慑能力。这就是萨尔马特导弹的开发原因,如果说有什么亮点,就是俄罗斯造出了本来在乌克兰制造的导弹。这在当前的局面下,也算一个心理优势。

督工,上期节目,你说这次危机中,最先顶不住的是财政能力薄弱的发展中国家,举例是黎巴嫩和斯里兰卡。

4月12日,斯里兰卡财政部发表声明,宣布在完成债务重组前,暂时中止偿还外债,出现了实质性债务违约。最近几天,危机还在加重。斯里兰卡为什么会在这一轮危机中最先倒下呢?

直接原因,是斯里兰卡的外债实在太多了。2017年,斯里兰卡的外债就达到了500亿美元。最新的数字不太好说,但某些媒体报道,还是有510亿美元左右。

斯里兰卡人口只有2千2百万,平均每人2300美元,或者说1.5万人民币的债务。而斯里兰卡的人均gdp只有3700美元,不到中国的1/3。按照gdp比例来说,这相当于每个中国人欠下了5万元人民币。

当然,如果经济在快速增长,这个债务压力还没到不可承受的地步。但是2017年以来,斯里兰卡的GDP增长率一直都不高,2020年因为疫情因素甚至还出现了倒退。不断积累的债务,和缩水的经济规模碰到一起,最终导致了债务违约。

斯里兰卡这么大的外债,是怎么积累起来的?

在我读书的时候,斯里兰卡是一个常年内战的国家。僧伽罗人和泰米尔猛虎组织一直打仗,政府高度依赖外国武器打击反对派,1990年代以来,斯里兰卡政府债务始终占GDP的90%-100%之间,内战结束之后,债务占GDP比例也在70%-80%左右。

战争结束之后,债务率依然没有明显下降,原因倒不是统治集团奢侈浪费,而是统治集团还有雄心壮志,想在一个农业和服务业国家的基础上搞工业,所以攒点钱都拿来搞投资了。我们的247期节目介绍过斯里兰卡国内的调水项目,除了水利之外,斯里兰卡政府还在公路、港口方面大规模投资,希望能给发展工业创造条件,像东亚那样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再逐步升级。结果就是债务率居高不下。

http://lk.mofcom.gov.cn/article/jmxw/202112/20211203226664.shtml

http://cn.chinagate.cn/photonews/2017-04/19/content_40649488.htm

如果世界上没有东亚,东亚模式是可以再走一遍的。但问题是,中国、越南已经在同一个经济生态位上经营几十年了,所以斯里兰卡重点发展的低端制造业阻力很大。比如说斯里兰卡重点发展的纺织业,虽然提供了不少就业,但是赚不来多少利润。纺织原料和机器都需要从外国进口,导致纺织品出口越多,对进口的依赖度反而越高。一旦纺织品消费市场出现波动,反而会导致国家外汇储备下降。   斯里兰卡纺织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欧美,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斯里兰卡可以享受一些免税出口配额。英国尤其喜欢买这个前殖民地的纺织品。但是2020年疫情爆发后,欧美经济表现疲软,对斯里兰卡的进口需求也大幅下降,最终导致斯里兰卡耗尽外汇,无法偿还债务。

除了制造业之外,斯里兰卡旅游业也一度是稳定的外汇来源,2018年斯里兰卡接待了100万外国游客,其中26万人次是中国游客,很大程度上平衡了斯里兰卡从中国买纺织机械和化工原料的逆差。但是,疫情到来之后,这些游客基本都消失了。所以斯里兰卡在制造业方面的波动没人弥补,只能宣布债务违约。

一些媒体报道,中国贷款,尤其是一带一路的相关贷款,也是斯里兰卡沉重债务负担的一部分。现在这些贷款既是斯里兰卡偿债压力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可能亏掉的坏账,这是事实吗?

21世纪,中国对斯里兰卡的投资和借款确实是大幅上升,但是占斯里兰卡国际债务的比例只有10%多一点,斯里兰卡的外债主要还是通过国际市场、以主权债务的方式借的。

而且,中国对斯里兰卡的大多数贷款,条件都比较优惠。如果说斯里兰卡债务压力大,最大的一部分也肯定不是中国贷款。

反过来说,斯里兰卡外债违约,虽然会给中国制造一批坏账,但也会加大对中国产业链的需求,促成更深的合作。2017年7月,中国招商局以11.2亿美元买了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口70%的股权,还租了港口及周边60平方公里土地,租期99年。斯里兰卡政坛内部一直都有人说租约侵犯了斯里兰卡的主权。

去年12月,斯里兰卡经济已经被疫情沉重打击,债务危机即将爆发。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亲自来到汉班托塔港口,为滚装作业年吞吐量突破50万剪彩。斯里兰卡是半总统制,虽然有很强势的议会,但总统是政权核心人物。总统的表态基本代表了斯里兰卡的官方态度。

督工,斯里兰卡努力搞产业升级,结果陷入了债务危机,这样的国家将来怎么发展呢?

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老国企还没有全面破产的时候,我在读小学,就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句非常沉重的话,说老国企“不搞技术改造,是等死;搞技术改造,是找死”。这句话套用到现在的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甚至套用到90年代的中国整体也非常合适。搞工业,加入世界大市场的竞争也许是九死一生,但不搞工业,只靠农业和旅游业活着,那是十死无生。

376期节目,我介绍过当前的孟加拉国,也打算以巨额的投资发展劳动密集型工厂,也上马了一系列大基建项目,这些工厂的设备,这些基建需要的高级技术,都必须靠进口,都会形成巨大的债务。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都希望靠劳动力每年赚来的外汇,慢慢还债。赚钱期间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债务危机就可能爆炸。比如说,孟加拉国最大的一个投资项目是核电站,而这个核电站恰好是俄罗斯技术支持的,今年孟加拉国的日子也不好过。

和孟加拉国比起来,斯里兰卡的优势和劣势都是旅游业。所谓优势,就是可以靠风景和服务赚点钱,每年100多万游客的消费可以平衡外汇。但在发展工业之前,就有了发达的旅游业,代价就是抬高了国内工资,相对削弱了工业的竞争力。疫情到来的时候,旅游业反而是拖累。孟加拉国从来搞不起旅游业,现在的抗风险能力反而比斯里兰卡强一点。

斯里兰卡的债务危机证明,工业化这条路从来不好走,不对世界大市场开放,很可能闭门造车,不断重复别人已经完成的发明创造,最后毫无竞争力。但如果对世界大市场开放,就必须贷款换一批先进物资,才可能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期间稍有不慎,就会遇到债务危机。

如果是资源丰富的国家,倒是可以靠出口资源积累一点外汇,减少风险;但是斯里兰卡的例子也告诉我们,资源产业,包括依靠风景资源的旅游业,也会在工业化完成之前抬高工资和消费,降低工业化的优势。所以,中国能一步步走过来,相当不容易。而在中国走过这条路之后,日常消费品的价格被明显压低,后来国家再走一遍的难度,起码翻了一倍。

在中美两国都遇到经济难题的2022年,斯里兰卡这样刚刚起步的国家经济翻车,不是个偶然现象。4月28日,斯里兰卡出现了全国范围的罢工,从最近的报道看,斯里兰卡民间已经出现了大范围黑市经济,排斥官方纸币,用黄金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社会全面崩溃的前兆。

斯里兰卡虽然农业发达,但种的大多数是经济作物,并不能粮食自给。接下来斯里兰卡如果得不到强国的援助,情况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只能希望斯里兰卡人民能回忆平息内战,化解种族矛盾的经验,再勒紧腰带努力几年,过了这一关也许就有好日子。

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479338.html

最后分享几条简讯。

4月末,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建设用地出让,必须遵守“先考古,后出让”的顺序。过去政府把土地卖出去,投资方无论是工厂还是房地产企业,总是战战兢兢,希望土地上啥都没有。因为施工期间遇到古墓或者文物,就要停下来等文物局处理,每天几十万的贷款利息也得等着,最后可能还要留出一块地方给永久性文物修复。所以施工方往往会瞒报文物,假装没看见,当场就把文物推平了。这是一个国家和企业双输的赌局。

http://jsszfhcxjst.jiangsu.gov.cn/art/2022/4/27/art_8637_10429355.html

我查了一下,去年9月份,中央办公厅就有一份文件。《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第12条明确规定“坚持基本建设考古前置制度”,但并没有明确责任。现在江苏省的文件比中央多了“实施”两个字,让政府承担考古勘探职能,这是好事,可以让土地更明码标价出让,投资者不必担心买土地像开盲盒了。希望各地政府敢于承担责任,万一勘探之后再有施工破坏文物的事件,也主动承认是政府的问题。

之前我们介绍过中国在无机原料合成淀粉方面的创新。4月28日,中科院、电子科技大学、中科大三个团队联合在《自然》子刊发文章,宣布完成了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合成链。人工合成食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了。50年代大跃进时期,就有人狂想过,将来少数高产农田和大量的工厂生产食品,农村就不用种地了,全面园林化。现在这个未来离我们越来越近。

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204/ad56344001064f43b8625639bf3b99ee.shtml

之前的节目,我至少有两三次批评过暴雨天鼓励学生去降国旗的行为。因为国旗法并未规定要在恶劣天气降旗,反而规定早升晚降。所以,把暴雨中降旗的学生树立典型,是校长和教师公然违法,以破坏法制的方式搞假忠诚表演。考虑到暴雨刚发生的时候,往往伴随着雷电,这又给未成年人制造了严重人身安全隐患。如果国家再不公开惩罚几个假忠诚的校长,以后一定会有更严重的问题发生。

4月25日,浙江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又把学生暴雨中降旗的过程拍成视频,做成新闻传播。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82698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1145072774563650

这个华茂学校,是衢州二中的实验学校,也是一个企业和公办学校合作办学的典型。107期节目,我曾经介绍过衢州建设“南孔圣地”的政策,衢州市教育局发文,把作揖纳入了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所有学校用作揖作为日常礼节,还要定期拜孔子。

衢州二中和华茂学校执行的尤其夸张。2019年衢州市举行祭孔大典,就是由华茂学校的学生到场,诵读《伟大的孔夫子》。从最近的新闻看,无论是衢州市教育系统,还是华茂学校,搞儒学文化的成果都越来越显著,越来越善于搞面子功夫了。

https://www.sohu.com/a/344031355_288652

最后分享几张图片。美国直升机在火星的飞行已经常态化,4月19日做了第26次飞行。这次飞行,在火星表面航拍找到了直升机和火星车登陆时抛弃的降落伞和防护罩,无人机不仅在地球表面有侦察能力,在火星表面也有。将来的火星殖民地应该会经常放出无人机帮自己送快递。

http://slide.tech.sina.com.cn/d/slide_5_453_149536.html#p=1

427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文字内容随后会发在睡前消息编辑部公众号。如果你喜欢睡前消息的内容,请用各种方式帮我们转发。我们周五再见!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参与留言讨论

视频版【睡前消息】每周2,5,7发布在B站